大视场图像拼接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技术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1.3 图像拼接技术的难点 | 第13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论文组织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模型选择与控制点分布 | 第15-29页 |
2.1 模型选择 | 第15-20页 |
2.1.1 基本运动模型 | 第15-17页 |
2.1.2 模型复杂度 | 第17-18页 |
2.1.3 模型选择方法 | 第18-19页 |
2.1.4 GRIC模型选择标准 | 第19-20页 |
2.2 控制点选择 | 第20-27页 |
2.2.1 控制点分布 | 第20-21页 |
2.2.2 控制点分布实验 | 第21-22页 |
2.2.3 控制点分布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2-27页 |
2.3 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静平台下的视频图像拼接 | 第29-51页 |
3.1 静平台图像拼接算法流程 | 第29页 |
3.2 图像预处理 | 第29-39页 |
3.2.1 理想成像模型 | 第29-33页 |
3.2.2 畸变模型 | 第33-34页 |
3.2.3 相机参数标定 | 第34-38页 |
3.2.4 正投影 | 第38-39页 |
3.3 图像配准 | 第39-44页 |
3.3.1 特征提取 | 第39-41页 |
3.3.2 标定点识别 | 第41-43页 |
3.3.3 特征匹配 | 第43页 |
3.3.4 模型参数求解 | 第43-44页 |
3.4 图像投影与插值 | 第44-47页 |
3.4.1 图像投影 | 第44-46页 |
3.4.2 图像插值算法 | 第46-47页 |
3.5 大视场监控系统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3.6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动平台下的序列图像拼接 | 第51-75页 |
4.1 动平台图像拼接算法流程 | 第51页 |
4.2 特征提取 | 第51-58页 |
4.2.1 SIFT特征 | 第51-55页 |
4.2.2 SURF特征 | 第55-58页 |
4.2.3 基于均匀采样的分块特征检测 | 第58页 |
4.3 运动模型估计 | 第58-63页 |
4.3.1 特征匹配 | 第59-61页 |
4.3.2 随机一致性方法 | 第61-62页 |
4.3.3 图像配准实验及分析 | 第62-63页 |
4.4 图像融合 | 第63-73页 |
4.4.1 传统融合方法 | 第63-66页 |
4.4.2 鬼影的消除方法 | 第66-70页 |
4.4.3 图像拼接实验及分析 | 第70-73页 |
4.5 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总结 | 第75-76页 |
5.2 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