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供热论文

基于供热系统热惯性供热机组短时深度参与电网调峰及风电消纳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课题背景第8-10页
    1.2 我国风电发展现状第10-12页
    1.3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1 供热系统热惯性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供热机组参与电网调峰研究现状第13页
        1.3.3 风电消纳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本文主要内容第14-15页
    1.5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2章 供热机组对电网调峰的影响第16-23页
    2.1 冬季供热需求对火电机组的要求第16-17页
    2.2 我省供热机组发展的制约第17-19页
    2.3 供热机组对电网调峰的影响第19-22页
        2.3.1 供热机组参与电网调峰的限制条件第19页
        2.3.2 供热与电网调峰之间的相互影响第19-20页
        2.3.3 风电消纳与供热机组调峰之间的矛盾第20-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供热系统蓄热后的电热特性第23-33页
    3.1 热负荷的种类及特点第23-25页
    3.2 热电联产机组机型应与规划热负荷相匹配第25页
    3.3 供热机组分类及工作原理第25-29页
    3.4 供热系统的组成第29页
    3.5 供热系统蓄热后的电热特性第29-32页
        3.5.1 供热系统蓄热前的电热特性第29-31页
        3.5.2 供热系统蓄热后的电热特性第31-32页
    3.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4章 供热机组在风电消纳中的能力模型第33-47页
    4.1 蓄热提升风电消纳能力的基本运行机理第33页
    4.2 供热机组在风电消纳中的能力模型第33-36页
        4.2.1 供热机组发电功率Pfd的确定第33页
        4.2.2 主汽流量Gzq的确定第33-34页
        4.2.3 新蒸汽做功能力Hzq的确定第34页
        4.2.4 供热抽汽量Gcn的确定第34页
        4.2.5 供热抽汽做功能力Hcn的确定第34-35页
        4.2.6 机组调峰最高限负荷Pmax的计算第35页
        4.2.7 机组调峰最低限负荷Pmin的计算第35页
        4.2.8 供热机组在风电消纳中的能力ΔPtf模型第35-36页
    4.3 蓄、放热时间模型第36-39页
        4.3.1 蓄热时间第36-38页
        4.3.2 建筑物的热容量第38-39页
        4.3.3 放热时间第39页
    4.4 案例计算与分析第39-45页
        4.4.1 实例简介第39-40页
        4.4.2 实例计算过程及结果第40-44页
        4.4.3 不同抽汽量下蓄、放热时间的分析第44-45页
    4.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5章 包含蓄热的调度方案第47-55页
    5.1 供热系统模型第47-49页
    5.2 供热机组模型第49页
    5.3 优化调度模型第49-50页
    5.4 调度方案分析第50-54页
        5.4.1 供热机组风电消纳能力的计算第51-52页
        5.4.2 调度方案分析第52-54页
    5.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6章 吉林省风电消纳问题研究探讨第55-59页
    6.1 目前吉林省风电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55-56页
    6.2 从公司层面提高风电接纳能力有效措施第56-57页
    6.3 吉林省风电产业支撑政策研究第57-58页
    6.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7.1 本文结论第59-60页
    7.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64-65页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热泵技术的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回收方案研究
下一篇:深基坑开挖对邻近轻轨桩基础变形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