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利证券化风险及法律对策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4-16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4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 第23-24页 |
1.4.1 主要创新点 | 第23页 |
1.4.2 不足 | 第23-24页 |
第2章 专利证券化概述 | 第24-30页 |
2.1 专利证券化的涵义及特征 | 第24-25页 |
2.1.1 专利证券化的涵义 | 第24-25页 |
2.1.2 专利证券化的特征 | 第25页 |
2.2 专利证券化的意义 | 第25-26页 |
2.3 专利证券化的运作原理及运作流程 | 第26-30页 |
2.3.1 专利证券化的运作原理 | 第26-27页 |
2.3.2 专利证券化的运作流程 | 第27-30页 |
第3章 我国专利证券化风险及法律制度现状 | 第30-46页 |
3.1 我国专利证券化风险 | 第30-40页 |
3.1.1 专利资产选择的风险 | 第31-33页 |
3.1.2 风险隔离机制的风险 | 第33-35页 |
3.1.3 破产及违约的风险 | 第35-36页 |
3.1.4 信用评级体系的风险 | 第36-38页 |
3.1.5 发行与销售中的风险 | 第38-39页 |
3.1.6 后续偿付机制的风险 | 第39-40页 |
3.2 我国专利证券化法律制度现状 | 第40-46页 |
3.2.1 我国专利证券化法律依据 | 第40-44页 |
3.2.2 我国专利证券化法规政策支撑 | 第44-46页 |
第4章 国外专利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对策及其启示 | 第46-56页 |
4.1 国外专利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对策 | 第46-51页 |
4.1.1 美国专利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对策 | 第46-47页 |
4.1.2 日本专利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对策 | 第47-48页 |
4.1.3 欧盟专利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对策 | 第48-51页 |
4.2 国外专利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对策的启示 | 第51-56页 |
4.2.1 构建严格风险隔离机制 | 第51-52页 |
4.2.2 建立规范信用评级体系 | 第52-53页 |
4.2.3 创建稳定的资金偿付机制 | 第53页 |
4.2.4 健全专利证券化法律制度 | 第53-56页 |
第5章 防范我国专利证券化风险的法律对策 | 第56-66页 |
5.1 选定合格的专利基础资产 | 第56-58页 |
5.1.1 提升我国专利质量 | 第56页 |
5.1.2 专利尽职调查程序 | 第56-58页 |
5.1.3 培育专业性评估机构 | 第58页 |
5.2 构建专利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 | 第58-60页 |
5.2.1 确立特殊目的机构(SPV)的法律地位 | 第58-59页 |
5.2.2 规避特殊目的机构(SPV)破产风险 | 第59页 |
5.2.3 健全专利保险制度 | 第59-60页 |
5.3 完善信用评级体系 | 第60-62页 |
5.3.1 健全信用评级制度 | 第60-61页 |
5.3.2 规范信用评级机构 | 第61-62页 |
5.4 营造和谐的专利证券化交易环境 | 第62-64页 |
5.4.1 培育和规范专利交易平台 | 第62-63页 |
5.4.2 建立稳定的资金偿付机制 | 第63-64页 |
5.5 加强专利证券化立法及监管 | 第64-66页 |
5.5.1 加强专利证券化立法 | 第64页 |
5.5.2 加强对专利证券化的监管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