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农业气象学论文--农业气候论文

我国作物主要种植区气候生产潜力及种植适宜性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5页
    1.3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技术路线图第16-18页
第二章 研究数据与方法第18-24页
    2.1 资料来源第18页
    2.2 作物主要种植区划分第18-19页
    2.3 生产潜力估算模型第19-24页
第三章 1961-2014年我国气候变化特征第24-34页
    3.1 光照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第24-25页
    3.2 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第25-29页
    3.3 水分条件时空变化特征第29-32页
    3.4 气候变化趋势的总体评价第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四章 作物主要种植区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第34-70页
    4.1 春玉米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第34-39页
    4.2 夏玉米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第39-45页
    4.3 冬小麦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第45-50页
    4.4 一季稻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第50-56页
    4.5 双季早稻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第56-61页
    4.6 双季晚稻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第61-67页
    4.7 本章小结第67-70页
第五章 气候变化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第70-76页
    5.1 气候生产潜力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第70-71页
    5.2 气候变量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第71-74页
    5.3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六章 作物种植适宜性变化特征第76-96页
    6.1 种植适宜性分析模型第76-77页
    6.2 作物高产性变化特征第77-81页
    6.3 作物稳产性变化特征第81-85页
    6.4 作物种植适宜性变化特征第85-89页
    6.5 作物种植适宜性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第89-93页
    6.6 本章小结第93-9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6-100页
    7.1 主要结论第96-98页
    7.2 创新点第98页
    7.3 存在问题及展望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8页
作者简介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观测的大气边界层高度
下一篇:不同辐射模型的比较及其对APSIM模型模拟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