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

菜籽粕基复合吸油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油污染的危害及治理第12-14页
        1.1.1 油污染的危害第12页
        1.1.2 油污染的治理第12-14页
    1.2 吸油材料的分类第14-16页
        1.2.1 无机矿物吸油材料第14页
        1.2.2 合成有机吸油材料第14页
        1.2.3 天然有机吸油材料第14-16页
    1.3 菜籽粕的现状第16-17页
        1.3.1 油菜和油菜籽第16页
        1.3.2 菜籽粕的来源、结构及应用现状第16-17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7-19页
        1.4.1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4.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RSMs-g-P(MMA-co-BA)复合高吸油树脂的制备与表征第19-28页
    2.1 引言第19-20页
    2.2 实验部分第20-22页
        2.2.1 试剂和仪器第20-21页
        2.2.2 RSMs-g-P(MMA-co-BA)复合高吸油树脂的制备第21页
        2.2.3 RSMs-g-P(MMA-co-BA)复合高吸油树脂的结构表征第21-22页
    2.3 结果及讨论第22-27页
        2.3.1 RSMs-g-P(MMA-co-BA)复合高吸油树脂的合成机理第22-24页
        2.3.2 FT-IR分析第24-25页
        2.3.3 FE-SEM分析第25-26页
        2.3.4 接触角测试实验第26-27页
    2.4 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响应面法优化RSMs-g-P(MMA-co-BA)复合高吸油树脂的制备第28-42页
    3.1 引言第28-29页
    3.2 实验部分第29-30页
        3.2.1 试剂和仪器第29页
        3.2.2 RSMs-g-P(MMA-co-BA)复合高吸油树脂的制备第29页
        3.2.3 RSMs-g-P(MMA-co-BA)复合高吸油树脂吸油倍率的测定第29页
        3.2.4 响应面法优化试验设计第29-3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0-40页
        3.3.1 单体配比对RSMs-g-P(MMA-co-BA)吸油倍率的影响第30-31页
        3.3.2 引发剂用量对RSMs-g-P(MMA-co-BA)吸油倍率的影响第31-32页
        3.3.3 交联剂用量对RSMs-g-P(MMA-co-BA)吸油倍率的影响第32-33页
        3.3.4 菜籽粕用量对RSMs-g-P(MMA-co-BA)吸油倍率的影响第33-34页
        3.3.5 响应面法优化RSMs-g-P(MMA-co-BA)吸油倍率试验设计及结果第34-35页
        3.3.6 回归模型的建立第35-38页
        3.3.7 因素交互作用分析第38-40页
    3.4 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RSMs-g-P(MMA-co-BA)复合高吸油树脂的性能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第42-53页
    4.1 引言第42页
    4.2 实验部分第42-44页
        4.2.1 试剂和仪器第42-43页
        4.2.2 RSMs-g-P(MMA-co-BA)复合高吸油树脂的制备第43页
        4.2.3 RSMs-g-P(MMA-co-BA)复合高吸油树脂的性能研究第43-4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4-51页
        4.3.1 溶胀动力学研究第44-47页
        4.3.2 吸油热力学研究第47-49页
        4.3.3 重复利用性能研究第49-50页
        4.3.4 RSMs-g-P(MMA-co-BA)复合高吸油树脂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第50-51页
    4.4 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RSMs基疏水颗粒的仿生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第53-65页
    5.1 引言第53-54页
    5.2 实验部分第54-56页
        5.2.1 试剂和仪器第54-55页
        5.2.2 RSMs基疏水颗粒的制备第55页
        5.2.3 RSMs基疏水颗粒的结构表征第55-56页
        5.2.4 RSMs基疏水颗粒的性能研究第56页
    5.3 结果及讨论第56-64页
        5.3.1 RSMs基疏水颗粒的仿生合成机理第56-58页
        5.3.2 FT-IR分析第58-59页
        5.3.3 FE-SEM分析第59-60页
        5.3.4 接触角测试实验第60-61页
        5.3.5 RSMs基疏水颗粒吸油性能研究第61-62页
        5.3.6 重复利用性能研究第62-63页
        5.3.7 RSMs基疏水颗粒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第63-64页
    5.4 小结第64-65页
结论与建议第65-67页
    结论第65-66页
    建议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缸双作用往复式油气混输泵工作特性仿真分析
下一篇:石西油田工程项目前期投资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