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7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7-8页 |
三、田野调查点选择依据 | 第8-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 空间与族群——吉安鲤鱼灯的故事与生态文化环境 | 第10-14页 |
1.1 吉安鲤鱼灯的故事 | 第10-11页 |
1.2 吉安鲤鱼灯原生态文化环境 | 第11-12页 |
1.3 吉安鲤鱼灯次生态文化环境 | 第12-14页 |
2 内容与土壤——吉安鲤鱼灯生存现状调查 | 第14-22页 |
2.1 吉安鲤鱼灯表演形式 | 第14-17页 |
2.1.1 吉安鲤鱼灯基本动作分析 | 第14-15页 |
2.1.2 吉安鲤鱼灯音乐与服装 | 第15-16页 |
2.1.3 吉安鲤鱼灯道具与工艺制造 | 第16-17页 |
2.2 吉安鲤鱼灯生存土壤调查 | 第17-22页 |
2.2.1 吉安鲤鱼灯社会功能分析 | 第17-18页 |
2.2.2 吉安鲤鱼灯受众人群分析 | 第18-22页 |
3 传承与发展——吉安鲤鱼灯传承困境与传承对策分析 | 第22-35页 |
3.1 吉安鲤鱼灯的传承困境 | 第22-28页 |
3.1.1 吉安鲤鱼灯传承意识薄弱 | 第22-24页 |
3.1.2 吉安鲤鱼灯传承艺人或将出现断代现象 | 第24-25页 |
3.1.3 吉安鲤鱼灯基础理论研究比较匮乏 | 第25-26页 |
3.1.4 吉安鲤鱼灯传承经费不足 | 第26-27页 |
3.1.5 吉安鲤鱼灯全民推广的难度较大 | 第27-28页 |
3.2 吉安鲤鱼灯传承对策分析 | 第28-35页 |
3.2.1 政府组织发挥主导的作用 | 第29-30页 |
3.2.2 传承人发挥主体的作用 | 第30-31页 |
3.2.3 高校发挥好教育传承的作用 | 第31-32页 |
3.2.4 学术界发挥好科学指导的作用 | 第32-33页 |
3.2.5 传媒界发挥好宣传的有力作用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