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以晋城市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页 |
引言 | 第14-20页 |
第一章 网络舆情:地方政府治理的新领域 | 第20-26页 |
1.1 网络舆情 | 第20-21页 |
1.1.1 舆情 | 第20页 |
1.1.2 网络舆情 | 第20-21页 |
1.2 网络舆情治理的理论视野 | 第21-23页 |
1.2.1 治理理论下网络舆情治理的政府架构 | 第21-22页 |
1.2.2 治理视角下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的作用 | 第22页 |
1.2.3 网络舆情治理的未来趋势 | 第22-23页 |
1.3 治理视野下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功能 | 第23-24页 |
1.3.1 特点 | 第23页 |
1.3.2 功能 | 第23-24页 |
1.4 网络舆情治理的现实逻辑 | 第24-26页 |
1.4.1 网络舆情社会影响力大 | 第24页 |
1.4.2 政府治理网络舆情面临的挑战 | 第24-25页 |
1.4.3 网络舆情治理有利于政民互动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晋城市的网络舆情治理分析 | 第26-38页 |
2.1 网络舆情发展的新态势 | 第26-29页 |
2.1.1 网络舆情呈现随机发展状态 | 第26-27页 |
2.1.2 网络舆情带来的压力有所加大 | 第27页 |
2.1.3 舆情阶段性分布明显 | 第27-28页 |
2.1.4 舆情分布与部门工作基本吻合 | 第28-29页 |
2.1.5 网络舆情集中在民间类网络社区 | 第29页 |
2.2 网络舆情治理的新体系 | 第29-32页 |
2.2.1 治理框架 | 第29-30页 |
2.2.2 治理方式 | 第30-31页 |
2.2.3 治理带来的新变化 | 第31-32页 |
2.3 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的新问题 | 第32-34页 |
2.3.1 舆情监测力量分散 | 第32-33页 |
2.3.2 应对网络舆情不及时 | 第33-34页 |
2.3.3 处置方法不科学 | 第34页 |
2.4 网络舆情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8页 |
2.4.1 治理观念陈旧 | 第34页 |
2.4.2 治理机制不健全 | 第34-35页 |
2.4.3 治理能力不足 | 第35-38页 |
第三章 提高地方政府网络舆情治理能力的策略 | 第38-48页 |
3.1 加强网络舆情治理主体能力建设 | 第38-42页 |
3.1.1 转变网络舆情治理理念 | 第38-39页 |
3.1.2 建立舆情治理协作机制 | 第39-40页 |
3.1.3 完善地方性网络法规体系 | 第40-41页 |
3.1.4 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 | 第41-42页 |
3.2 加强网路舆情治理治理客体的引导 | 第42-45页 |
3.2.1 提高社会公众的的网络自律意识 | 第42-43页 |
3.2.2 提升社会公众的网络舆情主体意识 | 第43-44页 |
3.2.3 提高社会公众的网络舆情权利意识 | 第44-45页 |
3.3 加强网络舆情整体环境的净化营造 | 第45-48页 |
3.3.1 主动开展网络舆情导控工作 | 第45页 |
3.3.2 强化互联网行业规范与自律 | 第45-46页 |
3.3.3 加大地方政府网络舆情执法力度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