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新型复合纳米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及生物传感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6页
    1 电致化学发光(ECL)第12-18页
        1.1 电致化学发光的发展历程第12-13页
        1.2 MPI-E型电致化学发光的实验装置第13页
        1.3 电致化学发光的原理第13-14页
        1.4 电致化学发光的方法特点第14页
        1.5 电致化学发光体系第14-17页
        1.6 电致化学发光的应用第17-18页
            1.6.1 电致化学发光在分析方面的应用第17页
            1.6.2 电致化学发光在免疫的应用第17-18页
            1.6.3 电致化学发光成像法的应用第18页
    2 传感器的概述第18-21页
        2.1 传感器的定义第18页
        2.2 传感器的发展及应用第18-19页
        2.3 生物传感器及其分类第19-20页
        2.4 生物传感器的特点第20页
        2.5 生物传感器的展望第20-21页
    3 复合纳米材料第21-24页
        3.1 复合纳米材料的概述第21-22页
        3.2 复合纳米材料的分类第22页
        3.3 复合纳米材料的特性第22-23页
            3.3.1 复合纳米材料的催化性能第22页
            3.3.2 复合纳米材料的高强度、高韧性第22-23页
            3.3.3 复合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第23页
            3.3.4 复合纳米材料智敏性第23页
        3.4 复合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第23-24页
    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4-26页
        4.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4页
        4.2 本课题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6页
第二章 原位合成的AgNCs作为多功能ECL和电化学信号探针高灵敏检测凝血酶的研究第26-42页
    1 前言第26-27页
    2 实验部分第27-30页
        2.1 试剂第27-28页
        2.2 实验装置第28页
        2.3 实验步骤第28-30页
            2.3.1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第28页
            2.3.2 DNA酶循环剪切过程第28-29页
            2.3.3 生物传感器的制备第29-3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0-41页
        3.1 材料表征图第30-31页
        3.2 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特征第31-32页
        3.3 基于原位合成的AgNCs信号探针和双重循环放大技术检测凝血酶的原理第32-33页
        3.4 ECL生物传感研究第33-37页
            3.4.1 原位合成AgNCs的电致化学发光(ECL)第33-34页
            3.4.2 基于AgNCs的ECL生物传感器检测凝血酶的可行性第34页
            3.4.3 ECL生物传感器检测目标凝血酶的优化条件第34-35页
            3.4.4 ECL生物传感器检测目标凝血酶第35-36页
            3.4.5 ECL生物传感器检测凝血酶的选择性研究第36-37页
        3.5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凝血酶第37-40页
            3.5.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凝血酶的可行性研究第37-38页
            3.5.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目标凝血酶的最优化条件研究第38-39页
            3.5.3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凝血酶第39-40页
            3.5.4 真实样品中凝血酶的分析第40页
        3.6 该ECL、电化学传感器与其它凝血酶检测方法的比较第40-41页
    4 结论第41-42页
第三章 基于Ru@SiO_2纳米复合材料和循环放大技术电致化学发光检测CEA的研究第42-57页
    1 前言第42-43页
    2 实验部分第43-46页
        2.1 试剂第43页
        2.2 实验装置第43-44页
        2.3 实验步骤第44-46页
            2.3.1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第44页
            2.3.2 MBs@Au的制备第44页
            2.3.3 制备羧基功能化的Ru@Si O2纳米复合材料第44-45页
            2.3.4 制备Ru@Si O2-cDNA探针第45页
            2.3.5 Ru@SiO_2-cDNA-Au@MBs第45页
            2.3.6 链替代扩增反应第45页
            2.3.7 电致化学发光(ECL)检测目标CEA第45-4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6-56页
        3.1 材料表征图第46-48页
            3.1.1 Ru@Si O2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第46-47页
            3.1.2 MBs@Au的结构表征第47-48页
        3.2 Ru@Si O2纳米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ECL)第48-49页
        3.3 基于Ru@Si O2纳米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检测CEA的可行性研究第49页
        3.4 基于Ru@SiO_2纳米复合材料和循环放大技术的ECL生物传感器检测CEA的机理第49-51页
        3.5 基于目标循环放大技术的ECL传感器检测CEA的PAGE分析第51-52页
        3.6 ECL传感器不同修饰阶段的电化学表征第52-53页
        3.7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53-54页
        3.8 基于Ru@Si O2纳米粒子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检测目标CEA第54-55页
        3.9 ECL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研究第55-56页
    4 结论第56-57页
第四章 基于信号放大的树枝状量子点探针和酶切循环放大技术电致化学发光检测Hg~(2+)的分析研究第57-72页
    1 前言第57-58页
    2 实验部分第58-61页
        2.1 试剂第58页
        2.2 实验装置第58-59页
        2.3 实验步骤第59-61页
            2.3.1 CNTs-COOH/PDDA/AuNPs的制备第59-60页
            2.3.2 羧基功能化的CdSe@ZnS量子点的制备第60页
            2.3.3 CdSe@ZnS量子点ECL信号探针的制备第60页
            2.3.4 目标Hg~(2+)引发的循环剪切过程第60页
            2.3.5 DNA树枝状分子的制备第60-61页
            2.3.6 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制备第61页
    3 结果与讨论第61-71页
        3.1 电极修饰材料和量子点的表征第61-63页
        3.2 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检测Hg~(2+) 的原理图第63-64页
        3.3 基于信号放大的树枝状量子点探针和酶切循环放大技术电致化学发光检测Hg~(2+) 的PAGE分析第64-66页
        3.4 ECL传感电极不同修饰阶段的电化学表征第66-67页
        3.5 CdSe@ZnS量子点的电致化学发光(ECL)第67页
        3.6 ECL生物传感器检测Hg~(2+)的可行性研究第67-68页
        3.7 实验反应条件的优化第68-69页
        3.8 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检测Hg~(2+)第69-70页
        3.9 ECL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研究第70-71页
    4 结论第71-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4页
致谢第84-8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聚(5-醛基吲哚)/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石墨烯量子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
下一篇:高质量Yb:Sc2O3透明陶瓷的制备、结构与光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