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

文化变迁视野下生态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盘县妥乐古银杏村为个案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3页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一)研究的目的第13-14页
        (二)研究意义第14页
    三、研究综述第14-18页
        (一)文化变迁理论的研究第14-16页
        (二)生态旅游目的地相关研究第16-17页
        (三)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第17-18页
    四、研究设计第18-20页
        (一)研究思路第18-19页
        (二)研究方法第19页
        (三)可能的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基本概念界定第20-24页
    一、理论基础第20-22页
        (一)文化变迁理论第20-21页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1-22页
    二、相关概念界定第22-24页
        (一)文化变迁第22页
        (二)生态旅游目的地第22-23页
        (三)旅游可持续发展第23-24页
第三章 妥乐村区域背景与村寨概况第24-33页
    一、自然地理区域背景第24-27页
        (一)地理位置概况第24-25页
        (二)交通概况第25页
        (三)地形地貌第25页
        (四)气候条件第25页
        (五)景区资源第25-27页
    二、人文环境概况第27-28页
        (一)民族构成第27页
        (二)历史沿革第27页
        (三)历史文化要素第27-28页
    三、社会经济概况第28-30页
        (一)人口概况第28-29页
        (二)经济状况第29页
        (三) 基础设施第29-30页
    四、妥乐村旅游发展历程第30-33页
        (一)蒙昧启蒙时期(2000年至2008)第30页
        (二)名声雀跃时期(2008年至2016年)第30-32页
        (三)归于平静时期(2016年以后)第32-33页
第四章 古银杏村旅游吸引物的文化解读第33-38页
    一、传统的农耕文化:物质与精神第33-34页
    二、虔诚的信仰文化:仪式与功能第34-35页
    三、朴素的生态文化:和谐与共生第35页
    四、独特的民俗文化:继承与创新第35-36页
    五、久远的迁徙文化:历史与见证第36-38页
第五章 妥乐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文化变迁第38-46页
    一、生产方式的变迁第38-40页
        (一)传统的生产方式第38页
        (二)重构中的生产方式第38-39页
        (三)产业调整“三变”,权与利的博弈第39-40页
    二、生活方式的变迁第40-44页
        (一)以服饰为中心的彝汉文化的变迁第40页
        (二)语言:从彝语与古汉语到盘县话与普通话的嬗变第40-41页
        (三)饮食:文化内涵的建构第41页
        (四)建筑:逝去的砖瓦木房第41-42页
        (五)节庆:传统文化的复兴第42-43页
        (六)交通:从绿皮到高铁的演变第43-44页
    三、社会结构的变迁第44-45页
        (一)行政组织:从村村合并到镇镇合并的演变第44页
        (二)意识形态:主人翁意识的崛起第44-45页
    四、社会关系的变迁第45-46页
        (一)交往范围:由本村到邻村第45页
        (二)邻里关系:由互助到互利第45页
        (三)女性地位:由辅变为主第45-46页
第六章 妥乐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第46-54页
    一、“妥乐”古银杏村可持续存在的问题第46-48页
        (一)妥乐村古银杏树陷入生存困境第46-47页
        (二)妥乐村生态文化面临困境第47页
        (三)文化传播中的“异化”现象第47-48页
        (四)旅游季节性明显第48页
        (五)景区资源处于低水平利用状态第48页
    二、妥乐古银杏可持续发展路径第48-54页
        (一)以“文化自觉”作为保护古树的源动力第48-50页
        (二)管理机制作保障:生态文化的延续第50页
        (三)原则导向:保护性开发为前提,可持续性为原则第50-51页
        (四)市场导向:合理安排淡旺季第51页
        (五)真实性导向:打造文化旅游产品第51-52页
        (六)政府导向:立法引领,指导变迁第52页
        (七)理性导向:辩证看待文化变迁第52-54页
结语第54-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第60-61页
附件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用友网络股权激励方案评价研究
下一篇:中国与加拿大个人所得税制比较研究--基于公平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