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寿区某公路路基边坡降雨型滑坡分析及整治措施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4页 |
1.2.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现状 | 第11-21页 |
1.2.2 非饱和土降雨入渗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1.2.3 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研究 | 第22-24页 |
1.3 滑坡稳定性整治措施 | 第24-25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5-30页 |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4.2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1.4.3 本文主要成果及创新 | 第29-30页 |
第二章 降雨型滑坡机制及勘查区地质条件 | 第30-42页 |
2.1 降雨型滑坡概述 | 第30页 |
2.2 降雨型滑坡发生机理 | 第30-33页 |
2.2.1 降雨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2.2.2 降雨对滑坡体影响的阶段分析 | 第32-33页 |
2.3 降雨型滑坡影响因素 | 第33-35页 |
2.3.1 降雨强度对滑坡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2 降雨形式及持时对滑坡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 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 | 第35-36页 |
2.4.1 地理位置及交通 | 第35-36页 |
2.4.2 气象水文 | 第36页 |
2.5 地质勘查结果 | 第36-4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降雨型滑坡破坏机理实例分析及参数选取 | 第42-52页 |
3.1 滑坡形态特征及边界条件 | 第42-43页 |
3.2 滑坡岩土体组成及结构特征 | 第43页 |
3.3 滑坡水文地质条件 | 第43-44页 |
3.4 影响滑坡稳定性因素及滑坡破坏机制 | 第44页 |
3.4.1 影响滑坡稳定性因素 | 第44页 |
3.4.2 滑坡破坏机制 | 第44页 |
3.5 边坡稳定参数的选取原则及取值 | 第44-48页 |
3.5.1 参数选取原则 | 第44-46页 |
3.5.2 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取值 | 第46-47页 |
3.5.3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取值 | 第47-48页 |
3.5.4 其它岩土参数取值 | 第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52页 |
第四章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趋势预测 | 第52-66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滑坡稳定性定性分析 | 第52-54页 |
4.2.1 滑坡变形迹象及变形史 | 第52-53页 |
4.2.2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53页 |
4.2.3 滑坡变形破坏模式 | 第53页 |
4.2.4 滑坡变形阶段 | 第53-54页 |
4.3 定量分析 | 第54-64页 |
4.3.1 计算模型及荷载组合 | 第54-58页 |
4.3.2 滑坡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 第58-64页 |
4.4 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 第64-65页 |
4.4.1 滑坡发展变化趋势 | 第64页 |
4.4.2 危害性预测 | 第64-65页 |
4.5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基于SLOPE/W的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 | 第66-78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SLOPE/W软件及其原理 | 第66页 |
5.3 边坡地质模型及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6-68页 |
5.3.1 模型建立的条件 | 第66-67页 |
5.3.2 模型的建立 | 第67-68页 |
5.4 天然条件下坡体应力-应变特征 | 第68-71页 |
5.4.1 天然条件下坡体应力特征 | 第68-70页 |
5.4.2 天然条件下坡体应变特征 | 第70-71页 |
5.5 天然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71-73页 |
5.6 降雨条件下坡体应力-应变特征 | 第73-75页 |
5.6.1 降雨条件下坡体应力特征 | 第73-74页 |
5.6.2 降雨条件下坡体应变特征 | 第74-75页 |
5.7 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75-77页 |
5.8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滑坡整治方案及工程措施 | 第78-94页 |
6.1 引言 | 第78页 |
6.2 确定主要整治方案 | 第78-79页 |
6.3 确定支挡部位工程地质条件 | 第79-84页 |
6.4 治理设计参数 | 第84页 |
6.5 治理工程计算 | 第84-86页 |
6.5.1 支挡位置荷载计算 | 第84-86页 |
6.5.2 抗滑桩临空面嵌入点计算 | 第86页 |
6.6 抗滑桩护壁计算 | 第86-87页 |
6.6.1 护壁土压力计算 | 第86页 |
6.6.2 护壁内力及配筋计算 | 第86-87页 |
6.7 排水工程设计 | 第87-89页 |
6.7.1 排水系统设计标准 | 第87-88页 |
6.7.2 排水系统设计原则 | 第88页 |
6.7.3 水力计算及断面设计 | 第88-89页 |
6.8 施工技术要求 | 第89-91页 |
6.8.1 抗滑桩施工技术要求 | 第89-90页 |
6.8.2 格构护坡施工技术要求 | 第90-91页 |
6.9 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 第91-92页 |
6.10 整治后边坡稳定性验算 | 第92-93页 |
6.11 小结 | 第93-94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 第94-96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94页 |
7.2 建议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