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

论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批判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第9-12页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7-20页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第17-18页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8-20页
第2章 历史非决定论第20-33页
    2.1 何为历史非决定论第20-24页
        2.1.1 波普尔的历史非决定论内容第20-21页
        2.1.2 反历史决定论的核心问题第21-22页
        2.1.3 波普尔历史非决定论的主要观点第22-24页
    2.2 何谓历史决定论第24-29页
        2.2.1 历史主义与历史决定论第24-25页
        2.2.2 立足于实践的历史决定论第25-27页
        2.2.3 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第27-29页
    2.3 波普尔的历史非决定论与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分歧第29-32页
        2.3.1 对社会规律的认识问题第29-30页
        2.3.2 关于历史进程的可预见性问题第30-31页
        2.3.3 关于唯物史观不是决定论的问题第31-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波普尔历史非决定论的理论基础第33-41页
    3.1 波普尔的批判理论第33-34页
        3.1.1 批判理性主义产生的背景第33-34页
        3.1.2 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第34页
    3.2 历史非决定论对历史决定论的诘难第34-37页
        3.2.1 “规律”不可被发现第34-35页
        3.2.2 人创造历史第35-36页
        3.2.3 对“机械决定论”的批判第36-37页
    3.3 波普尔的历史非决定论的理论依据第37-40页
        3.3.1 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第37-38页
        3.3.2 历史发展不可预见第38-39页
        3.3.3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波普尔“历史非决定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第41-48页
    4.1 “历史非决定论”的合理性第41-43页
        4.1.1 对历史发展规律可预测的批判第41-42页
        4.1.2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第42页
        4.1.3 理论先于观察第42-43页
    4.2 “历史非决定论”的局限第43-46页
        4.2.1 产生的局限性:出于误解和偏见第43-44页
        4.2.2 应用的局限性:自然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历史科学领域运用的局限性第44-45页
        4.2.3 认识的局限性:对历史主义的局限性认识第45-46页
    4.3 正确对待波普尔的“历史非决定论”理论第46-47页
        4.3.1 证伪主义原则的方法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第46页
        4.3.2 强调科学知识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作用第46-47页
        4.3.3 避免陷入“机械决定论”的误区第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坚持正确的历史发展观第48-54页
    5.1 对“历史非决定论”思想的扬弃第48-50页
        5.1.1 历史规律与人的主体性的统一第48-49页
        5.1.2 社会历史不同于自然科学第49-50页
    5.2 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社会历史规律第50-53页
        5.2.1 坚持辩证的历史决定论第50-51页
        5.2.2 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第51-52页
        5.2.3 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统一第52-53页
    5.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下的价值困境及其出路
下一篇:高中生未来取向与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