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7页 |
1.1 背景 | 第12-14页 |
1.2 国外核电站主回路化学源项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 国内概况 | 第15页 |
1.4 大亚湾核电站情况简介 | 第15-16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Co 与Ni 的性质及其在水中的腐蚀倾向 | 第17-23页 |
2.1 Co 与Ni 的生成机理、衰变规律及其化学性质 | 第17页 |
2.2 Fe、Co 与Ni 在主回路水环境中的腐蚀倾向 | 第17-23页 |
2.2.1 布拜图的研究 | 第17-20页 |
2.2.2 电位判据 | 第20-21页 |
2.2.3 吉布斯自由能判据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活化腐蚀产物的产生、释放、净化与沉降统计规律 | 第23-43页 |
3.1 数学计算模型 | 第23-28页 |
3.1.1 统计方法 | 第23-25页 |
3.1.2 计算结果 | 第25-28页 |
3.2 主回路水中活化腐蚀产物变化趋势图 | 第28-40页 |
3.2.1 放射性核素的释放量在不同燃料循环中的变化趋势 | 第28-29页 |
3.2.2 放射性核素的净化率在不同燃料循环中的变化趋势 | 第29-32页 |
3.2.3 放射性核素的释放率在不同燃料循环中的变化趋势 | 第32-34页 |
3.2.4 放射性核素的氧化净化再沉降率在不同燃料循环中的变化趋势 | 第34-36页 |
3.2.5 关键累积量源项参数的日均值在不同燃料循环中的变化趋势 | 第36-40页 |
3.3 主回路水中化学源项参数的评估 | 第40-43页 |
3.3.1 D1/2RCP 大修氧化中活化腐蚀产物58Co、60Co 峰值的评估方法 | 第40页 |
3.3.2 D1/2RCP 水中化学源项参数评价结果及评价方案 | 第40-43页 |
第四章 110mAg 存在形态调查和从树脂脱落的机理研究 | 第43-59页 |
4.1 110mAg 问题在大亚湾核电站和法国同类电站的情况简介 | 第43-45页 |
4.1.1 D1/2RCP 氧化停堆过程中110mAg 峰值 | 第43-44页 |
4.1.2 氧化停堆期间110mAg 峰值出现的时间 | 第44页 |
4.1.3 110mAg 问题的外部反馈 | 第44-45页 |
4.2 关于110mAg 性质的研究 | 第45-48页 |
4.2.1 110mAg 的特性 | 第45-46页 |
4.2.2 一回路中银的来源 | 第46-48页 |
4.2.3 110mAg 的沉积特性 | 第48页 |
4.3 110mAg 的形态 | 第48-55页 |
4.3.1 布拜图的研究 | 第49-50页 |
4.3.2 功率运行期间银的主要存在形态 | 第50-51页 |
4.3.3 氧化停堆期间银的主要存在形态 | 第51-55页 |
4.4 110mAg 从树脂脱落的机理 | 第55-59页 |
4.4.1 树脂中Ag 的存在形态及其脱落机理 | 第55-58页 |
4.4.2 历史早期使用的除盐床少有出现110mAg 污染的解释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化学控制参数对活化腐蚀产物的影响 | 第59-67页 |
5.1 活化腐蚀产物转移模型 | 第59-60页 |
5.2 功率运行期间pH 对活化腐蚀产物产生和迁移的影响 | 第60-64页 |
5.2.1 大亚湾核电站两种主回路水pH 值的控制规范图 | 第60-61页 |
5.2.2 大亚湾核电站1 号机主回路活化腐蚀产物与pH 的关系图 | 第61-62页 |
5.2.3 大亚湾核电站2 号机主回路活化腐蚀产物与pH 的关系图 | 第62-63页 |
5.2.4 临界期间主回路水中58Co 与60Co 比例变化趋势图 | 第63-64页 |
5.2.5 pH 对活化腐蚀产物产生和迁移的影响规律 | 第64页 |
5.3 温度对活化腐蚀产物迁移的影响 | 第64-66页 |
5.4 溶解氢对主回路活化腐蚀产物产生和迁移的影响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核电站活化腐蚀产物的控制方法 | 第67-73页 |
6.1 主回路化学源项参数的监测与评价方法 | 第67页 |
6.2 58Co、60Co 和110m Ag 净化的改进 | 第67-70页 |
6.2.1 净化系统用树脂的改进 | 第67-69页 |
6.2.2 110mAg 的控制 | 第69页 |
6.2.3 RCV 系统的净化 | 第69-70页 |
6.3 化学参数的控制 | 第70-73页 |
6.3.1 pH 的控制 | 第70页 |
6.3.2 过氧化氢加入量的控制 | 第70-71页 |
6.3.3 H2 的控制 | 第71-7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