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1.1 镁及镁合金 | 第8-10页 |
1.1.1 镁的性质及用途 | 第8-9页 |
1.1.2 镁合金的性质、分类及应用 | 第9-10页 |
1.2 镁合金的强化途径 | 第10-12页 |
1.2.1 合金化及热处理强化 | 第10-11页 |
1.2.2 亚稳态及非晶态强化 | 第11-12页 |
1.2.3 复合强化 | 第12页 |
1.3 镁基复合材料及其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3.1 基体的分类 | 第12页 |
1.3.2 增强相的分类 | 第12页 |
1.3.3 不同增强相与镁基体的界面行为 | 第12-14页 |
1.4 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4-17页 |
1.4.1 熔体浸渗法 | 第14-15页 |
1.4.2 粉末冶金法 | 第15-16页 |
1.4.3 喷射沉积法 | 第16页 |
1.4.4 搅拌铸造法 | 第16-17页 |
1.4.5 原位反应自生法 | 第17页 |
1.5 镁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1.6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6.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18-19页 |
1.6.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0-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5页 |
2.1.1 粉末冶金原材料 | 第20-24页 |
2.1.2 晶须表面化学镀镍镀液配方 | 第24页 |
2.1.3 其他药品 | 第24-25页 |
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 第25-26页 |
2.2.1 实验设备 | 第25页 |
2.2.2 测试仪器 | 第25-26页 |
2.3 试样制备过程 | 第26-29页 |
2.3.1 配粉 | 第26-27页 |
2.3.2 球磨 | 第27页 |
2.3.3 试样的压制 | 第27-29页 |
2.3.4 烧结实验 | 第29页 |
2.4 性能测试 | 第29-31页 |
2.4.1 密度测试 | 第29页 |
2.4.2 硬度测试 | 第29-30页 |
2.4.3 摩擦磨损性能测试 | 第30页 |
2.4.4 显微组织观察 | 第30页 |
2.4.5 成分分析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优化 | 第31-47页 |
3.1 球磨工艺的确定 | 第31-35页 |
3.1.1 球磨环境的选择 | 第31-32页 |
3.1.2 球磨过程现象分析 | 第32-33页 |
3.1.3 球磨后粉末放热及燃烧现象分析 | 第33-34页 |
3.1.4 工艺参数的选择 | 第34-35页 |
3.2 粉末冷压工艺的确定 | 第35-42页 |
3.2.1 压制压力的确定 | 第35-37页 |
3.2.2 冷压实验现象分析 | 第37-39页 |
3.2.3 压制压力与压坯密度关系 | 第39-42页 |
3.3 烧结工艺的确定 | 第42-46页 |
3.3.1 烧结温度对试样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2 压制压力对于试样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43-45页 |
3.3.3 不同材料的烧结试样微观组织 | 第45-46页 |
3.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与性能 | 第47-64页 |
4.1 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 | 第47-51页 |
4.1.1 冷压试样裂纹观察 | 第47页 |
4.1.2 晶须镀镍过程中的形貌变化 | 第47-49页 |
4.1.3 晶须与基体的界面结合 | 第49-51页 |
4.2 复合材料硬度测试 | 第51-54页 |
4.2.1 显微硬度 | 第51-53页 |
4.2.2 布氏硬度 | 第53-54页 |
4.3 摩擦磨损行为 | 第54-59页 |
4.3.1 摩擦磨损性能 | 第54-55页 |
4.3.2 磨痕形貌 | 第55-58页 |
4.3.3 磨屑微观结构 | 第58-59页 |
4.4 Mg_2B_2O_5晶须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 | 第59-64页 |
4.4.1 几何模型 | 第59-60页 |
4.4.2 网格划分 | 第60页 |
4.4.3 边界条件 | 第60-61页 |
4.4.4 材料性能 | 第61页 |
4.4.5 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 第61-6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