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房屋卫生技术设备论文--热水供应设备论文

冷凝式燃气热水器的冷凝器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23页
        1.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1.2 冷凝换热的方式第11-14页
        1.1.3 热平衡分析第14-17页
        1.1.4 热效率的影响因素第17-20页
        1.1.5 相关规范的摘录及理解第20-23页
    1.2 国内外现状第23-2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2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23-24页
        1.2.3 冷凝换热设计现状第24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4-28页
        1.3.1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3.2 研究方法第25-28页
2 冷凝器基本参数及结构第28-34页
    2.1 冷凝器的材质第28-29页
    2.2 基本结构尺寸第29-30页
    2.3 特征参数计算和选取第30-31页
        2.3.1 特征参数的计算第30-31页
        2.3.2 换热参数的选取第31页
    2.4 冷凝器结构图第31-34页
3 测试平台的建立第34-40页
    3.1 测试平台设计第34-35页
    3.2 测试平台的搭建第35-37页
        3.2.1 平台概况第35-36页
        3.2.2 测量设备的安装第36-37页
    3.3 测试平台的调试及误差修正第37-40页
        3.3.1 平台预调试第37页
        3.3.2 误差来源第37-38页
        3.3.3 误差修正第38-40页
4 换热模型及理论分析解第40-52页
    4.1 对流换热的微分推导第40-42页
    4.2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2-43页
        4.2.1 流体的动因及流动状态第42页
        4.2.2 流体的热工特性第42-43页
        4.2.3 换热壁面的几何因素第43页
    4.3 对流换热常用求解方法第43-44页
    4.4 凝结换热第44-52页
        4.4.1 凝结换热的分类第44-45页
        4.4.2 膜状凝结换热分析解第45-47页
        4.4.3 膜状凝结换热准则式第47-48页
        4.4.4 理论分析解的修正第48-49页
        4.4.5 湍流膜状凝结的计算式第49-50页
        4.4.6 凝结换热的影响因素第50-51页
        4.4.7 凝结换热的强化措施第51-52页
5 冷凝器热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第52-78页
    5.1 设计测试内容与方案第52-57页
        5.1.1 测试内容第52-53页
        5.1.2 测试方案第53-54页
        5.1.3 实验数据采集第54-57页
    5.2 测试数据基础分析第57-72页
        5.2.1 系统换热分配测试第57-61页
        5.2.2 冷凝水量及形成特征测试第61-65页
        5.2.3 冷凝器温度分布测试第65-68页
        5.2.4 过剩空气系数的影响规律第68-72页
    5.3 冷凝器的性能分析第72-78页
        5.3.1 相关参数计算第72-73页
        5.3.2 冷凝率及其影响因素第73-74页
        5.3.3 冷凝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第74-78页
6 实验关联式与验证分析第78-90页
    6.1 实际表面传热系数第78-79页
    6.2 理论传热模型第79-86页
        6.2.1 实际显热表面传热系数第80-81页
        6.2.2 理论显热表面传热系数第81-83页
        6.2.3 潜热表面传热系数第83-85页
        6.2.4 理论复合表面传热系数第85-86页
    6.3 理论换热模型与实际对比分析第86页
    6.4 冷凝换热模型的讨论第86-90页
        6.4.1 同类型冷凝器实验关联式第86-87页
        6.4.2 表面换热系数影响因子第87-9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90-96页
    7.1 结论第90-91页
    7.2 展望第91-96页
        7.2.1 未来研究方向第91-92页
        7.2.2 改良意见及方案第92-96页
致谢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附录第102-119页
    A.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第102-108页
    B. 数据分析计算总表第108-119页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台风影响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和规划
下一篇:重庆五大功能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性测度及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