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离子交换膜体系3-甲基吡啶电氧化合成烟酸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 | 第7-25页 |
第一节 烟酸 | 第7-16页 |
1.1 烟酸的性质与用途 | 第7-8页 |
1.2 烟酸的生产现状 | 第8-10页 |
1.3 烟酸合成方法 | 第10-16页 |
1.3.1 化学氧化法 | 第10-11页 |
1.3.2 气相氧化法 | 第11-12页 |
1.3.3 空气氧化法 | 第12页 |
1.3.4 生物氧化法和光化学氧化法 | 第12-13页 |
1.3.5 电解氧化法 | 第13-16页 |
第二节 离子交换膜 | 第16-22页 |
2.1 离子交换膜的分类和结构 | 第16-18页 |
2.1.1 离子交换膜的分类 | 第16页 |
2.1.2 离子交换膜的结构 | 第16-18页 |
2.2 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原理 | 第18-20页 |
2.2.1 双电层理论 | 第18-19页 |
2.2.2 Donnan 离子交换膜平衡理论 | 第19-20页 |
2.2.3 空穴传导-双电层假说 | 第20页 |
2.3 离子交换膜的性能和应用 | 第20-22页 |
2.3.1 离子交换膜的性能 | 第20-21页 |
2.3.2 离子交换膜的应用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立题依据、创新性和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3.1 立题依据和创新性 | 第22-23页 |
3.2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 | 第25-34页 |
第一节 电解实验 | 第25-28页 |
1.1 试剂、仪器、隔膜、电极及实验装置 | 第25-27页 |
1.1.1 试剂 | 第25页 |
1.1.2 仪器 | 第25页 |
1.1.3 隔膜 | 第25页 |
1.1.4 电极 | 第25-26页 |
1.1.5 实验装置 | 第26-27页 |
1.2 恒电位电解实验 | 第27页 |
1.3 耗竭性电解实验 | 第27-28页 |
1.4 恒定反应物浓度电解实验 | 第28页 |
第二节 电解液分析及产物后处理 | 第28-34页 |
2.1 HPLC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8-32页 |
2.1.1 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2.1.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9-31页 |
2.1.3 电解液的 HPLC 定量分析 | 第31-32页 |
2.2 产品的分离提纯 | 第32-33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32-33页 |
2.2.2 阳极液的分离 | 第33页 |
2.3 产品的定性分析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4-74页 |
第一节 聚乙烯磺酸型质子交换膜体系 | 第36-56页 |
1.1 正交实验 | 第36-39页 |
1.2 耗竭性放大电解实验 | 第39-50页 |
1.2.1 不同硫酸浓度的影响 | 第39-45页 |
1.2.2 不同 3-甲基吡啶起始浓度的影响 | 第45-50页 |
1.3 恒定 3-甲基吡啶浓度电解 | 第50-56页 |
1.3.1 NaOH 阴极液体系 | 第50-52页 |
1.3.2 H2SO4 阴极液体系 | 第52-56页 |
第二节 全氟磺酸型 Na+离子交换膜体系 | 第56-60页 |
第三节 聚醚醚酮磺化质子交换膜体系 | 第60-61页 |
第四节 阴离子交换膜体系 | 第61-71页 |
4.1 恒电位电解实验 | 第61-63页 |
4.2 耗竭性电解实验 | 第63-71页 |
4.2.1 不同阴极液体系 | 第63-68页 |
4.2.2 专利条件实验 | 第68-71页 |
第五节 不同隔膜体系性能比较 | 第71-72页 |
第六节 产品的定性分析 | 第72-7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中文摘要 | 第81-84页 |
英文摘要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