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监测手段在黑岱沟露天矿边坡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1.1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边坡监测现状 | 第11-12页 |
| 1.3 选择监测内容及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 第12页 |
| 1.4 研究的内容、技术路线及目标 | 第12-14页 |
| 2 黑岱沟露天矿概况 | 第14-23页 |
| 2.1 边坡分布情况 | 第14-15页 |
| 2.2 水文及岩石地质特征 | 第15-18页 |
| 2.3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8-19页 |
| 2.4 构造特征 | 第19-22页 |
| 2.5 影响该矿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 | 第22-23页 |
| 3 露天矿各边坡概况 | 第23-37页 |
| 3.1 采掘场边坡 | 第23-30页 |
| 3.1.1 采掘场概况 | 第23-25页 |
| 3.1.2 采掘场稳定性 | 第25-27页 |
| 3.1.3 片帮带来的危害 | 第27-30页 |
| 3.2 排土场边坡稳定性 | 第30-37页 |
| 3.2.1 北排土场 | 第30-33页 |
| 3.2.2 东排土场 | 第33-34页 |
| 3.2.3 西排土场 | 第34-37页 |
| 4 排土场边坡监测方案布置 | 第37-60页 |
| 4.1 GPS 位移监测系统 | 第37-42页 |
| 4.1.1 GPS 监测概述 | 第37页 |
| 4.1.2 监测原理 | 第37-38页 |
| 4.1.3 监测的具体内容 | 第38页 |
| 4.1.4 系统组成 | 第38-40页 |
| 4.1.5 系统技术优化 | 第40-42页 |
| 4.1.6 GPS 监测系统预警模式设计 | 第42页 |
| 4.2 锚索应力监测系统 | 第42-48页 |
| 4.2.1 锚索应力监测原理 | 第42-45页 |
| 4.2.2 应力预警模式 | 第45-46页 |
| 4.2.3 系统组成 | 第46-47页 |
| 4.2.4 系统创新与优势 | 第47-48页 |
| 4.3 测点的选择 | 第48-53页 |
| 4.4 监测实例分析 | 第53-60页 |
| 4.4.1 GPS 监测数据 | 第53-56页 |
| 4.4.2 锚索监测数据 | 第56-58页 |
| 4.4.3 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 | 第58-60页 |
| 5 采掘场边坡监测系统 | 第60-76页 |
| 5.1 选择雷达监测的原因 | 第60-61页 |
| 5.2 雷达监测的原理和方法 | 第61-68页 |
| 5.2.1 边坡稳定性雷达 SSR 简介 | 第61页 |
| 5.2.2 技术原理 | 第61-64页 |
| 5.2.3 采集数据原理 | 第64-66页 |
| 5.2.4 数据的传输 | 第66页 |
| 5.2.5 主要的数据分析图象和曲线 | 第66-67页 |
| 5.2.6 边坡稳定性雷达系统的预警 | 第67-68页 |
| 5.3 监测案例一 | 第68-72页 |
| 5.4 监测案例二 | 第72-75页 |
| 5.5 监测总结 | 第75-76页 |
| 6 结论 | 第76-78页 |
| 6.1 论文总结 | 第76页 |
| 6.2 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76-77页 |
| 6.2.1 创新 | 第76页 |
| 6.2.2 不足 | 第76-77页 |
| 6.3 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