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周恩来的农村发展思想探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论文选题意义第13-14页
    1.2 相关研究综述第14-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当前研究存在的局限第15-16页
    1.3 本文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6-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6页
        1.3.2 创新之处第16-19页
第二章 周恩来农村发展思想的形成动因第19-25页
    2.1 传统重农思想的影响第19-20页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农村发展思想的熏陶第20-21页
    2.3 国内外客观的实际第21-22页
    2.4 周恩来对农村的关注第22-25页
第三章 周恩来农村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5-39页
    3.1 周恩来一贯的农业思想第25-31页
        3.1.1 农业是基础第25-27页
        3.1.2 粮食增产,多种经营第27-28页
        3.1.3 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第28-29页
        3.1.4 农业现代化第29-31页
    3.2 周恩来的农村建设思想第31-33页
        3.2.1 加强农林水利建设第31-32页
        3.2.2 走合作互助的道路第32页
        3.2.3 改善农村交通状况第32-33页
        3.2.4 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第33页
    3.3 周恩来重视农民发展的思想第33-39页
        3.3.1 充分肯定农民所做的贡献第34页
        3.3.2 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第34-36页
        3.3.3 密切关注农民的全面发展第36-39页
第四章 周恩来农村发展思想的特点第39-45页
    4.1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39-41页
        4.1.1 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39-40页
        4.1.2 注重实地调查研究第40-41页
    4.2 避免正面冲突,迂回变通第41-42页
    4.3 运用唯物辩证法协调矛盾第42-45页
        4.3.1 妥善处理农业基础与多样化发展的关系第42页
        4.3.2 恰当处理农村发展与其他方面的关系第42-45页
第五章 周恩来农村发展思想的历史评价与现实启示第45-59页
    5.1 周恩来农村发展思想的历史评价第45-51页
        5.1.1 理论意义第45-50页
        5.1.2 实践意义第50页
        5.1.3 历史局限第50-51页
    5.2 周恩来农村发展思想的现实启示第51-59页
        5.2.1 农业发展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第51-53页
        5.2.2 农民素质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第53-55页
        5.2.3 新农村建设关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第55-59页
第六章 结语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转型期青年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基于生态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