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型期青年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的目的 | 第11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选题的研究动态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1.2.3 主要成果与局限 | 第16页 |
1.3 选题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选题的内容 | 第16-18页 |
1.3.2 选题的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选题的创新点与重点 | 第18-21页 |
1.4.1 选题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1.4.2 选题的重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社会稳定与青年群体的基本理论概述 | 第21-31页 |
2.1 转型期社会稳定的基本理论 | 第21-24页 |
2.1.1 转型期的概念和特征 | 第21-22页 |
2.1.2 社会稳定的概念和重要性 | 第22-24页 |
2.2 青年群体的基本理论 | 第24-27页 |
2.2.1 青年观 | 第24-26页 |
2.2.2 青年群体的特征 | 第26-27页 |
2.3 青年发展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 第27-31页 |
2.3.1 有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 第28-29页 |
2.3.2 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 | 第29页 |
2.3.3 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青年群体面临的困境与焦虑 | 第31-59页 |
3.1 青年群体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 第32-38页 |
3.1.1 青年群体的就业现状 | 第33-34页 |
3.1.2 就业压力增大的原因 | 第34-36页 |
3.1.3 就业压力增大的危害 | 第36-38页 |
3.2 青年群体面临巨大的住房压力 | 第38-44页 |
3.2.1 青年群体的住房现状 | 第39页 |
3.2.2 住房紧张的原因 | 第39-42页 |
3.2.3 住房压力增大的危害 | 第42-44页 |
3.3 青年群体面临巨大的婚恋压力 | 第44-49页 |
3.3.1 青年群体的婚恋现状 | 第45页 |
3.3.2 婚恋告急的原因 | 第45-48页 |
3.3.3 婚恋压力增大的危害 | 第48-49页 |
3.4 青年群体面临巨大赡养老人的压力 | 第49-53页 |
3.4.1 家庭养老的现状 | 第50-51页 |
3.4.2 赡养老人压力增大的原因 | 第51-52页 |
3.4.3 赡养老人压力增大的危害 | 第52-53页 |
3.5 青年群体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 第53-59页 |
3.5.1 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现状 | 第55-56页 |
3.5.2 心理压力增大的原因 | 第56-58页 |
3.5.3 心理压力增大的危害 | 第58-59页 |
第四章 解决青年群体困境与焦虑的对策 | 第59-71页 |
4.1 国家科学理论的引导与政策的制定 | 第59-63页 |
4.1.1 指明适合青年成长的科学理论 | 第59-60页 |
4.1.2 制定有利于青年发展的国家政策 | 第60-63页 |
4.2 社会氛围的营造与社会关怀的保障 | 第63-67页 |
4.2.1 公平、公开社会流动机制的建立 | 第63-65页 |
4.2.2 及时、有效社会关怀的保障 | 第65-67页 |
4.3 青年自我观念的端正与自身素质的提升 | 第67-71页 |
4.3.0 保持积极健康的婚恋观 | 第67-68页 |
4.3.1 合理选择发展的环境与空间 | 第68-69页 |
4.3.2 提高自身的就业素质与能力 | 第69-7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