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9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 电阻点焊无损检测研究现状 | 第16-26页 |
1.2.1 射线检测 | 第16-18页 |
1.2.2 声发射检测 | 第18-19页 |
1.2.3 超声波检测 | 第19-26页 |
1.3 超声波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 | 第26-29页 |
1.3.1 超声波信号的时域分析 | 第27页 |
1.3.2 超声波信号的频域分析 | 第27-28页 |
1.3.3 超声波信号的时频域分析 | 第28-29页 |
1.4 超声波数据图像处理 | 第29-32页 |
1.4.1 图像增强 | 第29-30页 |
1.4.2 边缘检测 | 第30-31页 |
1.4.3 图像分割 | 第31-32页 |
1.5 超声波检测的数值仿真 | 第32-34页 |
1.5.1 超声波声场的数值仿真 | 第32-33页 |
1.5.2 不锈钢电阻点焊超声检测数值仿真 | 第33-34页 |
1.6 超声波检测焊接缺陷智能识别的研究现状 | 第34-36页 |
1.6.1 人工神经网络 | 第34-35页 |
1.6.2 支持向量机 | 第35-36页 |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39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 第39-49页 |
2.1 试验材料及试件规格 | 第39-40页 |
2.2 点焊试件焊接工艺条件 | 第40-41页 |
2.3 电阻点焊超声波检测系统 | 第41-46页 |
2.3.1 超声检测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42-44页 |
2.3.2 超声检测系统数据处理功能 | 第44-46页 |
2.4 点焊接头超声波检测试验方法 | 第46-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电阻点焊接头超声检测信号分析 | 第49-75页 |
3.1 超声波检测基本理论 | 第49-57页 |
3.1.1 超声波探头声场特征 | 第49-50页 |
3.1.2 超声波垂直入射到单一平界面时的传播特性 | 第50-53页 |
3.1.3 超声波垂直入射到多层介质时的传播特性 | 第53-57页 |
3.2 点焊接头 A 扫描信号时域及频域分析 | 第57-63页 |
3.3 小波及小波包变换基础理论 | 第63-70页 |
3.3.1 小波变换 | 第63-67页 |
3.3.2 多分辨分析 | 第67-68页 |
3.3.3 小波包变换 | 第68-70页 |
3.4 点焊接头 A 扫描信号的时频域分析 | 第70-7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4章 超声波 C 扫描成像分析 | 第75-91页 |
4.1 基于小波包信号分析的超声波 C 扫描成像 | 第75-77页 |
4.2 双三次图像插值 | 第77-79页 |
4.3 C 扫描图像数据处理 | 第79-87页 |
4.3.1 图像增强 | 第80-84页 |
4.3.2 边缘检测 | 第84-87页 |
4.3.3 点焊熔核直径评估算法—等效直径法 | 第87页 |
4.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87-9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5章 点焊接头超声波检测的数值仿真 | 第91-101页 |
5.1 声场模拟基本理论 | 第91-92页 |
5.2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92-94页 |
5.2.1 激励信号的选取 | 第92-93页 |
5.2.2 网格划分 | 第93-94页 |
5.3 仿真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94-99页 |
5.3.1 点焊接头超声波检测回波信号仿真分析 | 第94-97页 |
5.3.2 气孔缺陷的仿真结果 | 第97-99页 |
5.4 点焊试样平底孔检测试验 | 第99-10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6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电阻点焊超声波检测缺陷智能识别 | 第101-119页 |
6.1 典型缺陷超声检测信号的特征提取 | 第101-106页 |
6.1.1 时域分析 | 第102-103页 |
6.1.2 频域分析 | 第103-105页 |
6.1.3 时频域分析 | 第105-106页 |
6.2 人工神经网络选择 | 第106-108页 |
6.3 BP 神经网络 | 第108-115页 |
6.3.1 BP 神经网络结构 | 第109页 |
6.3.2 BP 神经网络的算法 | 第109-113页 |
6.3.3 BP 神经网络的参数设计 | 第113-115页 |
6.4 BP 神经网络识别结果 | 第115-11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6-11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5页 |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