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走行部分论文

结构及稳定性对209P转向架构架结构强度影响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1-2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车辆系统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车辆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车辆动力学评价指标第16-20页
        1.3.1 运动稳定性第16-17页
        1.3.2 运行安全性第17-19页
        1.3.3 轮轨动态作用第19-20页
    1.4 结构强度分析方法第20-25页
        1.4.1 动应力计算方法第21-23页
        1.4.2 等效应力幅值第23-25页
        1.4.3 平均应力幅值第25页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5-29页
2 刚柔耦合车辆动力学模型第29-45页
    2.1 建模方法第29-30页
    2.2 构架弹性体模型第30-37页
        2.2.1 构架有限元模型第31-33页
        2.2.2 构架子结构分析第33-35页
        2.2.3 构架模态分析第35-37页
    2.3 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第37-41页
    2.4 线路参数设置第41-43页
    2.5 模型验证第43-44页
    2.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3 不同运行状态下构架结构强度分析第45-61页
    3.1 不同运行状态下动力学性能第45-53页
        3.1.1 运动稳定性第45页
        3.1.2 运行安全性第45-47页
        3.1.3 轮轨动态作用第47-49页
        3.1.4 二系悬挂力第49-53页
    3.2 不同运行状态下构架结构强度分析第53-58页
        3.2.1 动应力数值结果第55-57页
        3.2.2 动应力分析第57-58页
    3.3 本章小结第58-61页
4 改进结构后构架结构强度分析第61-77页
    4.1 构架结构对比第61-62页
    4.2 改进结构后动力学性能第62-71页
        4.2.1 运动稳定性第62-63页
        4.2.2 运行安全性第63-65页
        4.2.3 轮轨动态作用第65-68页
        4.2.4 二系悬挂力第68-71页
    4.3 改进结构后构架结构强度分析第71-74页
        4.3.1 动应力数值结果第71-73页
        4.3.2 动应力分析第73-74页
    4.4 本章小结第74-77页
5 不同悬挂参数下构架结构强度分析第77-91页
    5.1 悬挂参数对临界速度的影响第77-79页
    5.2 不同悬挂参数下动力学性能第79-86页
        5.2.1 动稳定性第79页
        5.2.2 运行安全性第79-81页
        5.2.3 轮轨动态作用第81-83页
        5.2.4 二系悬挂力第83-86页
    5.3 不同悬挂参数下构架结构强度分析第86-88页
        5.3.1 动应力数值结果第86-87页
        5.3.2 动应力分析第87-88页
    5.4 本章小结第88-91页
6 总结与展望第91-93页
    6.1 总结第91页
    6.2 展望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5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5-9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雌激素受体及相关代谢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及生存的关联研究
下一篇:Snail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在鼻咽癌放射抵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