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体变形影响下的土水特征曲面模型及应用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土水特征曲线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1.4 主要工作内容和创新点 | 第17-20页 |
2 土水特征曲线基本理论 | 第20-34页 |
2.1 土水特征曲线的定义 | 第20-22页 |
2.1.1 孔隙水的状态 | 第20页 |
2.1.2 孔隙水的能量 | 第20-21页 |
2.1.3 土水特征曲线 | 第21-22页 |
2.2 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因素 | 第22-26页 |
2.2.1 影响短程吸附特性的因素 | 第22-23页 |
2.2.2 影响毛细特性的因素 | 第23-26页 |
2.3 轴平移测试法 | 第26-28页 |
2.3.1 轴平移技术原理 | 第27-28页 |
2.3.2 高进气值陶土板 | 第28页 |
2.4 土水特征曲线的表达式 | 第28-30页 |
2.5 土水特征曲线的应用 | 第30-32页 |
2.5.1 抗剪强度 | 第30页 |
2.5.2 渗透系数 | 第30-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3 土水特征曲线实验研究及可视化软件开发 | 第34-52页 |
3.1 仪器介绍 | 第34-35页 |
3.2 土样基本物理指标测定及实验方案选择 | 第35-37页 |
3.2.1 基本物理指标测定 | 第35-37页 |
3.2.2 实验方案 | 第37页 |
3.3 实验步骤 | 第37-41页 |
3.3.1 土样的制备与饱和 | 第37-39页 |
3.3.2 管路气体排出与陶土板饱和 | 第39-40页 |
3.3.3 试样安装与吸力平衡测试 | 第40-41页 |
3.4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41-46页 |
3.4.1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1-42页 |
3.4.2 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3.5 实验结果处理可视化软件开发 | 第46-50页 |
3.5.1 Python简介 | 第46-47页 |
3.5.2 软件使用 | 第47-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4 土体变形影响下的土水特征曲面模型 | 第52-64页 |
4.1 土水特征曲面定义 | 第52页 |
4.2 研究基础 | 第52-56页 |
4.2.1 孔隙比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2 修正模型的选取 | 第53-54页 |
4.2.3 FX模型参数对土水特征曲线形状的影响 | 第54-56页 |
4.3 初始孔隙比影响下的土水特征曲面模型 | 第56-58页 |
4.4 模型验证 | 第58-62页 |
4.5 模型在非饱和渗透系数中的应用 | 第62-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工程应用 | 第64-84页 |
5.1 渗流分析的控制方程和定解条件 | 第64-66页 |
5.1.1 渗流分析的控制方程 | 第64-65页 |
5.1.2 渗流分析的定解条件 | 第65-66页 |
5.2 GEOSTUDIO简介 | 第66-67页 |
5.3 算例1:压实度与心墙防渗效果研究 | 第67-75页 |
5.3.1 模型描述 | 第67-68页 |
5.3.2 模拟方案 | 第68-69页 |
5.3.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69-70页 |
5.3.4 结果分析 | 第70-75页 |
5.4 算例2:土体压缩变形对渗流场的影响 | 第75-82页 |
5.4.1 模型描述 | 第75-76页 |
5.4.2 模拟方案 | 第76页 |
5.4.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76-77页 |
5.4.4 结果分析 | 第77-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4-88页 |
6.1 总结 | 第84-86页 |
6.1.1 主要工作 | 第84-85页 |
6.1.2 主要发现和创新点 | 第85-86页 |
6.2 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9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