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多年生草本果类病虫害论文

香蕉炭疽病生防细菌LYM3的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抑菌活性成分的初步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6页
    1. 香蕉炭疽病的危害及防治现状第11-15页
        1.1 香蕉炭疽病的危害第11页
        1.2 香蕉炭疽病的分布第11页
        1.3 香蕉炭疽病的防治第11-15页
    2. 枯草芽孢杆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以及作用机制第15-20页
        2.1 枯草芽孢杆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第15-17页
        2.2 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机制第17-20页
    3. 枯草芽孢杆菌脂肽类抗生素研究进展第20-24页
        3.1. 抗菌脂肽的合成机制第20页
        3.2. 抗菌脂肽的结构第20-21页
        3.3 抗菌脂肽的分类第21-23页
        3.4 抗菌脂肽的分离纯化第23-24页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技术路线第24-26页
        4.1 目的意义第25页
        4.2 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二章 催吐萝芙木拮抗内生细菌LYM3的筛选与鉴定第26-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6-32页
        1.1 材料第26-28页
            1.1.1 供试菌株第26页
            1.1.2 培养基第26-27页
            1.1.3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27-28页
        1.2 方法第28-32页
            1.2.1 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第28页
            1.2.2 细菌LYM3抑菌谱的测定第28页
            1.2.3 细菌LYM3形态学观察及部分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第28页
            1.2.4 细菌LYM3 16 S rDNA鉴定第28-3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2-39页
        2.1 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第32-34页
        2.2 细菌LYM3的抗菌谱测定第34-36页
        2.3 细菌LYM3形态学观察及部分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第36-37页
            2.3.1 细菌LYM3的菌落和菌体形态第36页
            2.3.2 LYM3菌株的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第36-37页
        2.4 细菌LYM3的16 S rDNA鉴定与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37-39页
            2.4.1 LYM3基因组提取和PCR电泳第37页
            2.4.2 质粒酶切第37页
            2.4.3 细菌LYM3的16 S rDNA测序结果及分析第37-38页
            2.4.4 细菌LYM3的16S rDNA系统发育树构建第38-39页
    3. 讨论与结论第39-41页
第三章 LYM3产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优化第41-5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4页
        1.1 材料第41-42页
            1.1.1 供试菌株第41页
            1.1.2 培养基第41页
            1.1.3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41-42页
        1.2 方法第42-44页
            1.2.1 LYM3发酵培养基筛选第42-43页
            1.2.2 LYM3发酵培养基最佳碳源、氮源筛选第43页
            1.2.3 LYM3发酵培养基各组分的最适浓度第43页
            1.2.4 LYM3最适发酵条件第43-4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2.1 LYM3发酵培养基筛选第44页
        2.2 LYM3发酵培养基最适碳源、氮源第44-45页
            2.2.1 最佳碳源筛选结果第44-45页
            2.2.2 最佳氮源筛选结果第45页
        2.3 LYM3发酵培养基各组分的最适浓度第45-47页
            2.3.1 最适可溶性淀粉浓度第45-46页
            2.3.2 最适胰蛋白胨浓度第46页
            2.3.3 最适NaCl浓度第46-47页
            2.3.4 最适酵母粉浓度第47页
        2.4 LYM3最适发酵条件第47-48页
            2.4.1 初始pH值对LYM3抑菌活性的影响第47-48页
            2.4.2 培养时间对LYM3抑菌活性的影响第48页
    3. 讨论与结论第48-50页
第四章 LYM3抑菌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研究第50-5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0-52页
        1.1 材料第50-51页
            1.1.1 供试菌株第50页
            1.1.2 培养基第50页
            1.1.3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50-51页
        1.2 方法第51-52页
            1.2.1 细菌LYM3抑菌活性物质的初步定位第51页
            1.2.2 LYM3发酵上清液抑菌物质的稳定性测定第51-52页
            1.2.3 有机溶剂对LYM3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第52页
            1.2.4 金属离子对LYM3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第52页
            1.2.5 发酵液酸沉淀后抑菌活性在不同有机溶剂的测试第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58页
        2.1 细菌LYM3抑菌活性物质的初步定位第52-53页
        2.2 LYM3发酵上清液稳定性测试第53-55页
            2.2.1 蛋白酶K和紫外对LYM3发酵上清中活性物质的影响第53页
            2.2.2 LYM3发酵上清液酸碱耐受性测定第53-54页
            2.2.3 LYM3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物质对高温的耐受性第54-55页
        2.3 有机溶剂对LYM3发酵上清抑菌活性的影响第55-56页
        2.4 金属离子对LYM3发酵上清抑菌活性的影响第56-57页
        2.5 LYM3酸沉淀后抑菌物质在不同有机溶剂的活性测试第57-58页
    3. 讨论与结论第58-59页
第五章 LYM3抑菌物质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第59-7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9-63页
        1.1 材料第59-60页
            1.1.1 供试菌株第59页
            1.1.2 培养基第59页
            1.1.3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59-60页
        1.2 方法第60-63页
            1.2.1 LYM3发酵液抑菌物质的初步分析第60-61页
                1.2.1.1 LYM3抑菌粗提物的制备第60-61页
                1.2.1.2 LYM3发酵液的排油圈试验第61页
                1.2.1.3 抗菌粗提物的颜色反应第61页
            1.2.2 TLC法分析抗菌粗提物的组分第61-62页
            1.2.3 Sephadex L-20葡聚糖凝胶柱分离抗菌物质第62页
            1.2.4 LYM3粗提物各流分的分类第62页
            1.2.5 LYM3粗提物各流分的抗菌活性测试第62-63页
            1.2.6 LYM3抑菌物质HPLC分析第63页
            1.2.7 LYM3抑菌物质LCMS-IT-TOF检测第6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3-70页
        2.1 LYM3发酵液抑菌物质的初步分析第63-64页
            2.1.1 发酵液的排油圈试验第63页
            2.1.2 粗提物的颜色反应第63-64页
        2.2 LYM3粗提物薄层层析结果第64-65页
        2.3 LYM3粗提物各流分的分类第65页
        2.4 LYM3各流分的抑菌活性测试第65-68页
            2.4.1 牛津杯试验第66页
            2.4.2 孢子萌发试验第66-68页
        2.5 HPLC检测结果第68页
        2.6 LYM3抑菌物质LCMS-IT-TOF检测第68-70页
    3. 结论与讨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3页
附录一 LYM3 16S rDNA序列第83-84页
附录二 HPLC检测结果第84-8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南省菠萝蜜三种重要病害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室内药剂筛选
下一篇: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蛋白激酶基因(CCK1)突变体功能互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