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6页 |
1.1 氮素营养与橡胶树产胶的关系 | 第14-16页 |
1.1.1 割胶收获胶乳是橡胶树生产的独有方式 | 第15页 |
1.1.2 橡胶树产胶对氮素养分的消耗 | 第15-16页 |
1.2 乙烯利刺激割胶与橡胶树养分消耗的关系 | 第16-19页 |
1.2.1 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割胶的增产机制 | 第16-18页 |
1.2.2 乙烯利刺激割胶增加了胶树的养分消耗 | 第18-19页 |
1.3 橡胶树氮素养分管理研究现状 | 第19-33页 |
1.3.1 橡胶树氮肥施用对其生长和产胶的影响 | 第20-24页 |
1.3.2 胶园氮素养分循环 | 第24-28页 |
1.3.3 橡胶树氮素营养与其生理过程的关系 | 第28-30页 |
1.3.4 橡胶树氮素贮藏及其再利用 | 第30-33页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33-36页 |
1.4.1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 | 第33-3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35-36页 |
第二章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设计 | 第36-39页 |
2.1 试验地点 | 第36页 |
2.2 供试土壤及橡胶树 | 第36页 |
2.3 施肥方案及割胶制度 | 第36-38页 |
2.3.1 施肥方案 | 第36-37页 |
2.3.2 割胶制度 | 第37-38页 |
2.4 样品采集及分析项目 | 第38页 |
2.4.1 胶乳样品的采集 | 第38页 |
2.4.2 植株样品的采集 | 第38页 |
2.4.3 土壤样品的采集 | 第38页 |
2.5 ~(15)N丰度及全氮含量分析 | 第38页 |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8-39页 |
第三章 肥料氮素在当年胶乳生产中的动态分布 | 第39-58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9-40页 |
3.1.1 试验设计 | 第39页 |
3.1.2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 第39-40页 |
3.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0-53页 |
3.2.1 第一次施肥后胶乳产量及其中的氮素变化 | 第40-43页 |
3.2.2 第二次施肥后胶乳产量及其中的氮素变化 | 第43-47页 |
3.2.3 第三次施肥后胶乳产量及其中的氮素变化 | 第47-50页 |
3.2.4 全年施用标记氮肥处理胶乳产量及其中的氮素变化 | 第50-53页 |
3.3 讨论 | 第53-57页 |
3.3.1 乙烯利刺激割胶对胶乳氮素养分流出的影响 | 第53页 |
3.3.2 乙烯利刺激割胶对胶乳中肥料氮素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53-55页 |
3.3.3 乙烯利刺激割胶对胶乳肥料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5-57页 |
3.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胶乳中的氮素养分含量与其生理参数的关系 | 第58-70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58-59页 |
4.1.1 试验设计 | 第58页 |
4.1.2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 第58-59页 |
4.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9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7页 |
4.2.1 不同施肥处理胶乳生理参数的变化趋势 | 第59-65页 |
4.2.2 不同施肥处理胶乳中氮素变化与胶乳生理参数的关系 | 第65-67页 |
4.3 讨论 | 第67-68页 |
4.3.1 不同施肥时期乙烯利刺激对胶乳生理参数变化的影响 | 第67-68页 |
4.3.2 胶乳中氮素含量与胶乳生理参数的关系 | 第68页 |
4.4 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橡胶树树体对肥料氮素吸收和分配 | 第70-79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70-71页 |
5.1.1 试验设计 | 第70页 |
5.1.2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70-71页 |
5.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71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71-77页 |
5.2.1 橡胶树地上部对肥料氮素的吸收分配 | 第71-76页 |
5.2.2 不同施肥时期橡胶树主根中的肥料氮素吸收分配情况 | 第76-77页 |
5.3 讨论 | 第77-78页 |
5.3.1 橡胶树不同部位~(15)N丰度和Ndff%的差异 | 第77页 |
5.3.2 橡胶树不同部位吸收肥料氮素的差异 | 第77页 |
5.3.3 橡胶树主根对肥料氮素的吸收分配 | 第77-78页 |
5.4 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肥料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分布及其平衡 | 第79-88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79页 |
6.1.1 试验设计 | 第79页 |
6.1.2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79页 |
6.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79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79-85页 |
6.2.1 施肥对土壤剖面全氮含量和碱解氮的分布影响 | 第79-81页 |
6.2.2 施肥对土壤剖面中~(15)N丰度、Ndff%及肥料残留量的影响 | 第81-83页 |
6.2.3 不同施肥时期施用氮肥的平衡 | 第83-85页 |
6.3 讨论 | 第85-86页 |
6.3.1 土壤剖面中的全氮和碱解氮含量 | 第85页 |
6.3.2 土壤剖面中的肥料氮素残留 | 第85页 |
6.3.3 肥料氮素的平衡 | 第85-86页 |
6.4 小结 | 第86-88页 |
第七章 肥料氮素在橡胶树后续产胶中的作用 | 第88-97页 |
7.1 材料和方法 | 第88页 |
7.1.1 试验设计 | 第88页 |
7.1.2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 第88页 |
7.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88页 |
7.2 结果与分析 | 第88-95页 |
7.2.1 施肥后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干胶产量和胶乳总固形物重量 | 第88-90页 |
7.2.2 肥料氮素在胶乳中的分布情况 | 第90-95页 |
7.3 讨论 | 第95-96页 |
7.3.1 肥料氮素在胶乳中的分布 | 第95页 |
7.3.2 胶乳带走的肥料氮素 | 第95-96页 |
7.3.3 肥料氮素的持续效应 | 第96页 |
7.4 小结 | 第96-97页 |
第八章 肥料氮素在橡胶树翌年生长和光合作用中的效应 | 第97-105页 |
8.1 材料和方法 | 第97-99页 |
8.1.1 试验设计 | 第97-98页 |
8.1.2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 第98-99页 |
8.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99页 |
8.2 结果与分析 | 第99-103页 |
8.2.1 肥料氮素在末端小枝生长中的作用 | 第99-102页 |
8.2.2 肥料氮素在橡胶树光合作用中的效应 | 第102-103页 |
8.3 讨论 | 第103-104页 |
8.3.1 肥料氮素在末端小枝中的贮藏及再利用 | 第103-104页 |
8.3.2 肥料氮素在叶片光合作用中的效应 | 第104页 |
8.4 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九章 全文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105-109页 |
9.1 全文结论 | 第105-107页 |
9.2 主要创新点 | 第107页 |
9.3 研究展望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