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口腔科学论文--口腔矫形学论文--口腔正畸学论文

PTP-oc抑制剂—熊果酸对破骨细胞分化及正畸牙根吸收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5-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1页
    1.1 研究背景第17-28页
        1.1.1 正畸致牙根吸收相关研究进展第17-19页
        1.1.2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研究进展第19-24页
        1.1.3 PTP-oc 的研究现状第24-28页
    1.2 课题的研究思路第28-29页
    1.3 实验设计流程第29-31页
第二章 PTP-oc 基因催化结构域的克隆表达第31-47页
    2.1 设备和材料第31-35页
        2.1.1 菌株和质粒第31页
        2.1.2 主要设备第31-32页
        2.1.3 主要试剂第32-33页
        2.1.4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33-35页
    2.2 方法第35-42页
        2.2.1 PTP-oc 催化结构域基因片段(ΔPTP-oc)的引物设计第35页
        2.2.2 ΔPTP-oc 目的片段的提取和扩增第35-39页
        2.2.3 克隆载体重组质粒 pMD18-T-ΔPTP-oc 的构建和测定第39-40页
        2.2.4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0-42页
        2.2.5 ΔPTP-oc 蛋白的表达第4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2-46页
        2.3.1 ΔPTP-oc 目的片段的扩增第42-43页
        2.3.2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3-44页
        2.3.3 目的蛋白ΔPTP-oc 的可溶性表达第44-46页
    2.4 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PTP-oc 基因催化结构域的分离纯化及酶学表征第47-63页
    3.1 材料和仪器第47-48页
        3.1.1 试剂及柱料第47页
        3.1.2 主要仪器第47-48页
        3.1.3 主要缓冲液的配制第48页
    3.2 方法第48-57页
        3.2.1 重组菌株的培养第48-49页
        3.2.2 目的蛋白的提取第49页
        3.2.3 His_6-tagged ΔPTP-oc 融合蛋白的纯化第49-50页
        3.2.4 His_6-tagged ΔPTP-oc 融合蛋白的纯度鉴定第50-52页
        3.2.5 His_6-tagged ΔPTP-oc 融合蛋白的特异性分析第52-53页
        3.2.6 ΔPTP-oc 蛋白二级结构分析第53-54页
        3.2.7 酶活力分析第54-55页
        3.2.8 酶学表征第55-56页
        3.2.9 酶促反应动力学分析第56-5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7-62页
        3.3.1 ΔPTP-oc 的纯化及鉴定第57-59页
        3.3.2 酶学性质研究第59-61页
        3.3.3 酶促反应动力学分析第61-62页
    3.4 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PTP-oc 基因催化结构域抑制剂的筛选第63-73页
    4.1 设备和材料第63-64页
        4.1.1 主要设备第63-64页
        4.1.2 主要材料第64页
        4.1.3 主要缓冲液第64页
    4.2 方法第64-67页
        4.2.1 各单体化合物对ΔPTP-oc 的抑制率测定第64-65页
        4.2.2 ΔPTP-oc 抑制剂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测定第65-66页
        4.2.3 抑制剂抑制类型和抑制常数(Ki)的测定第66-67页
        4.2.4 抑制剂专一性的考察第6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7-72页
        4.3.1 单体化合物对ΔPTP-oc 的抑制率第67-69页
        4.3.2 IC50的测定第69页
        4.3.3 熊果酸对ΔPTP-oc 抑制类型的确定和抑制常数(Ki)第69-70页
        4.3.4 熊果酸专一性的考察第70-72页
    4.4 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熊果酸对 U937 细胞诱导后破骨样细胞分化及吸收活性的影响第73-91页
    5.1 主要设备和试剂第73-75页
        5.1.1 主要设备第73-74页
        5.1.2 主要试剂第74-75页
    5.2 方法第75-82页
        5.2.1 诱导液及试剂的配制第75-76页
        5.2.2 U937 细胞培养方法第76-77页
        5.2.3 诱导 U937 细胞向破骨样细胞分化第77页
        5.2.4 破骨样细胞的鉴定第77-80页
        5.2.5 CCK-8 法测定 UA 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第80-81页
        5.2.6 UA 对细胞 c-Src Tyr~(527)磷酸化和 c-Src 的影响第81-82页
        5.2.7 数据分析第8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2-89页
        5.3.1 U937 细胞向破骨样细胞的分化第82-83页
        5.3.2 破骨细胞的鉴定第83-85页
        5.3.3 UA 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第85-87页
        5.3.4 c-Src Tyr~(527)磷酸化和 c-Src 的表达变化第87-88页
        5.3.5 UA 对破骨样细胞分化的影响第88-89页
        5.3.6 UA 对破骨样细胞分化过程中标志性基因的影响第89页
    5.4 小结第89-91页
第六章 熊果酸对大鼠牙根吸收模型的影响第91-99页
    6.1 材料和设备第91-92页
        6.1.1 实验动物第91页
        6.1.2 主要设备和材料第91-92页
    6.2 方法第92-95页
        6.2.0 熊果酸注射液的制备第92页
        6.2.1 实验性大鼠正畸牙根吸收模型的建立第92-93页
        6.2.2 实验性大鼠牙根吸收模型给药方法第93页
        6.2.3 大鼠牙齿移动距离的测量第93-94页
        6.2.4 组织标本的取材和制备第94页
        6.2.5 HE 染色第94页
        6.2.6 免疫组化染色第94-95页
        6.2.7 统计学分析第9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5-98页
        6.3.1 大鼠牙移动距离第95-96页
        6.3.2 HE 染色结果第96-97页
        6.3.3 PY527 c-Src 在牙根吸收过程中的表达第97-98页
    6.4 小结第98-99页
第七章 结论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5页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115-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圳主板市场上市公司内部人亲属股票超额收益研究
下一篇: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