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猪论文

藏猪高原适应性相关基因的鉴定及其DNA甲基化调控规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高频词对照表第8-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7页
    1 藏猪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第12-13页
        1.1 藏猪的生物特征第12页
        1.2 藏猪的分布及起源第12-13页
    2 动物高海拔适应研究进展第13-19页
        2.1 高海拔适应第13-15页
        2.2 动物高海拔适应性的相关研究第15-17页
        2.3 藏猪高海拔适应性的相关研究第17-19页
    3 动物进化研究的发展历程第19-26页
        3.1 利用SNP信息揭示动物进化第19-22页
        3.2 基因组及转录组与进化相关研究第22-24页
        3.3 可遗传的DNA甲基化与动物进化第24-26页
    4 基因组学研究手段的进步与演变第26-37页
        4.1 Illumina/Solexa第27-28页
        4.2 RNA-seq概念以及技术应用第28-33页
        4.3 Denovo概念以及技术应用第33-34页
        4.4 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检测的发展以及应用第34-37页
第二章 本研究选题背景与目的意义第37-39页
    1 选题背景第37页
    2 主要研究内容第37-38页
    2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38-39页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第39-56页
    1 实验动物第39-40页
        1.1 线粒体实验采集样本信息第39页
        1.2 重测序相关实验样本信息第39页
        1.3 转录组测序相关样本信息第39页
        1.4 甲基化测序相关样本信息第39-40页
    2 实验仪器与主要试剂第40-42页
        2.1 主要仪器设备第40页
        2.2 主要试剂第40-42页
    3 试验方法第42-56页
        3.1 核酸抽提第42-45页
        3.2 线粒体相关实验第45-46页
        3.3 重测序数据的分析第46-48页
        3.4 不同组织RNA-seq比较及受选择分析第48-52页
        3.5 甲基化测序及分析第52-56页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第56-97页
    1 藏猪与四川家猪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第56-60页
        1.1 DNA凝胶电泳检测结果第56页
        1.2 PCR扩增、测序及全线粒体DNA序列拼接第56-57页
        1.3 系统发育分析第57-58页
        1.4 线粒体DNA的核酸多样性分析第58-59页
        1.5 蛋白编码基因突变率分析第59-60页
    2 藏猪及四川家猪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第60-71页
        2.1 DNA凝胶电泳检测结果第60-61页
        2.2 测序数据概述第61页
        2.3 不同猪种SNP calling第61-62页
        2.4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系统发育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第62-65页
        2.5 基因的受选择分析第65-68页
        2.6 受选择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第68-71页
    3 藏猪与亚洲野猪不同组织的转录组比较及表达量分析第71-76页
        3.1 RNA检测结果第71-73页
        3.2 不同组织RNA-seq文库构建第73页
        3.3 不同组织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第73-74页
        3.4 受选择基因与差异表达基因联合分析第74-75页
        3.5 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第75-76页
    4 高原藏猪与平原藏猪背最长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及RNA-seq比较分析第76-97页
        4.1 藏猪全基因组单碱基分辨率DNA甲基化图谱的构建第76-85页
        4.2 甲基化聚类分析第85-86页
        4.3 差异甲基化分析第86-90页
        4.4 高原藏猪与平原藏猪转录组差异分析第90-97页
第五章 讨论第97-102页
    1 藏猪与家猪的线粒体DNA比较第97页
    2 重测序对揭示动物重要经济性状分子机制的重要作用第97-99页
    3 藏猪基因组中受自然选择的区域/基因第99-100页
    4 藏猪的各组织mRNA转录组特征第100页
    5 藏猪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第100-10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102-103页
    1 结论第102页
    2 本研究创新点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附录第113-160页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60-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苗期根系响应重金属铅胁迫的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下一篇:松嫩羊草草地放牧梯度上土壤微生物和根系分泌物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