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吲哚碱与经历α-芳基碳正离子的亲核取代反应 | 第11-34页 |
1.1 吲哚碱简介 | 第11-12页 |
1.2 经历α-芳基碳正离子的亲核取代反应 | 第12-28页 |
1.2.1 酸性条件 | 第12-21页 |
1.2.2 碱性条件 | 第21-28页 |
1.3 小结 | 第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4页 |
第二章 手性磷酸催化的不对称[3+3]环加成反应:一步构建多取代四氢-β-咔啉 | 第34-64页 |
2.1 重要的含四氢-β一咔啉骨架的天然产物及其合成现状 | 第34-38页 |
2.1.1 Pictet-Spengler缩合合成手性四氢-β-咔啉 | 第34-37页 |
2.1.2 分子内不对称Friedel-Crafts反应构建手性四氢-β-咔啉骨架 | 第37-38页 |
2.2 甲亚胺叶立德参与的环加成反应 | 第38-45页 |
2.2.1 甲亚胺叶立德参与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 | 第39-44页 |
2.2.2 甲亚胺叶立德参与的[6+3]环加成反应 | 第44-45页 |
2.3 课题提出与设计 | 第45页 |
2.4 手性磷酸的合成 | 第45-46页 |
2.5 底物吲哚醇的合成 | 第46-47页 |
2.6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7-48页 |
2.7 反应底物扩展 | 第48-49页 |
2.8 绝对构型的确定 | 第49页 |
2.9 结论 | 第49-50页 |
2.10 实验部分 | 第50-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第三章 双功能催化剂催化不对称亲核取代反应及(+)-gliocladin C的形式全合成 | 第64-108页 |
3.1 双吲哚化合物及其不对称催化合成进展 | 第64-70页 |
3.1.1 不对称催化构建双吲哚骨架 | 第64-66页 |
3.1.2 (+)-Gliocladin C的合成现状 | 第66-70页 |
3.1.2.1 通过双吲哚化合物的烷基化反应-关环构建关键中间体 | 第67-69页 |
3.1.2.2 通过吲哚与六氢吡咯[2,3-b]吲哚衍生物偶联反应构建关键中间体 | 第69-70页 |
3.2 手性双功能(硫)脲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70-74页 |
3.2.1 环己二胺骨架手性(硫)脲 | 第70-71页 |
3.2.2 金鸡纳碱骨架手性(硫)脲 | 第71-73页 |
3.2.3 BINOL骨架手性(硫)脲 | 第73页 |
3.2.4 其他手性(硫)脲双功能催化剂 | 第73-74页 |
3.3 课题的提出和设计 | 第74页 |
3.4 金鸡纳碱衍生(硫)脲催化剂的合成 | 第74-75页 |
3.5 反应底物的合成 | 第75页 |
3.6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75-78页 |
3.7 底物的扩展 | 第78-80页 |
3.8 不对称催化取代反应形式合成生物碱(+)-gliocladin C | 第80页 |
3.9 产物绝对构型的确定 | 第80-81页 |
3.10 实验部分 | 第8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8页 |
第四章 (+)-Trigolutes B的不对称催化全合成 | 第108-134页 |
4.1 课题提出与设计 | 第108-109页 |
4.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109-110页 |
4.3 底物的扩展 | 第110-111页 |
4.4 不对称催化取代反应形式合成生物碱(+)-trigolutes B | 第111-112页 |
4.5 产物绝对构型的确定 | 第112-113页 |
4.6 机理讨论 | 第113-114页 |
4.7 结论 | 第114页 |
4.8 实验部分 | 第114-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附录一 新化合物数据一览表 | 第136-138页 |
附录二 部分化合物图谱 | 第138-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