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9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五、研究创新及不足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阐述 | 第13-18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二、产权理论 | 第15-16页 |
三、所有制理论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分析 | 第18-27页 |
一、引入多元投资主体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前提条件 | 第19-27页 |
第四章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四种主要模式 | 第27-36页 |
一、BOT模式(即兴建+营运+转移) | 第27-28页 |
二、BT模式(即建设+移交) | 第28-30页 |
三、BOOT模式(即融资+建造+占有+营运+移交) | 第30-31页 |
四、PPP模式(政府+私人组织+合作关系) | 第31-36页 |
第五章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环境分析 | 第36-42页 |
一、政治环境方面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39页 |
二、经济环境方面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三、社会环境方面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页 |
四、技术环境方面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第六章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对策建议 | 第42-47页 |
一、政治环境方面对策建议 | 第42-43页 |
二、经济环境方面对策建议 | 第43-44页 |
三、社会环境方面对策建议 | 第44-45页 |
四、技术环境方面对策建议 | 第45-4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