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选题意义及背景 | 第10-12页 |
1.1.1 澄江化石地简介 | 第10页 |
1.1.2 化石地成功申遗促进旅游产业 | 第10-11页 |
1.1.3 项目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澄江古生物化石地旅游纪念品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毕业设计内容规划 | 第13-17页 |
2.1 毕业设计内容构思 | 第13页 |
2.2 设计方法 | 第13-14页 |
2.3 设计创新 | 第14页 |
2.4 设计步骤 | 第14-15页 |
2.5 设计框架 | 第15-16页 |
2.6 预期成果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 | 第17-26页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3.1.1 旅游概述 | 第17页 |
3.1.2 旅游商品的概念 | 第17-18页 |
3.1.3 旅游纪念品的概念 | 第18-19页 |
3.1.4 旅游纪念品的分类及特点 | 第19页 |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3.2.3 国内市场现状 | 第20-22页 |
3.2.4 国外市场现状 | 第22-23页 |
3.2.5 化石类旅游纪念品开发现状 | 第23-25页 |
3.3 旅游纪念品发展趋势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澄江古生物化石地相关调研分析和设计定位 | 第26-41页 |
4.1 澄江化石地帽天山地理环境分析 | 第26-28页 |
4.2 澄江化石地当地旅游现状分析 | 第28-29页 |
4.3 澄江化石地旅游纪念品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9页 |
4.4 玉溪民间工艺产品销售现状 | 第29-30页 |
4.4.1 华宁陶工艺产品销售现状 | 第29-30页 |
4.4.2 通海银器工艺产品销售现状 | 第30页 |
4.5 澄江生物群介绍及形态分析 | 第30-37页 |
4.6 澄江化石地旅游纪念品市场定位和设计类型选择 | 第37-41页 |
4.6.1 澄江化石地旅游纪念品市场定位 | 第37-38页 |
4.6.2 澄江化石地旅游纪念品定价分析 | 第38-39页 |
4.6.3 澄江化石地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类型选择结论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澄江古生物化石地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法 | 第41-58页 |
5.1 国外旅游纪念品研究案例启示 | 第41-47页 |
5.1.1 美国旅游纪念品案例启示 | 第41-45页 |
5.1.2 威尼斯旅游纪念品案例启示 | 第45-47页 |
5.2 澄江古生物化石地旅游纪念品材料创新 | 第47-50页 |
5.2.1 现代产品和民族工艺相结合 | 第47-49页 |
5.2.2 竹材料的使用 | 第49-50页 |
5.3 古生物化石元素运用方法 | 第50-52页 |
5.3.1 古生物形态直接装饰法 | 第50-51页 |
5.3.2 古生物形态立体运用 | 第51-52页 |
5.4 从仿生学的角度进行设计 | 第52-58页 |
5.4.1 古生物还原形态仿生 | 第52-54页 |
5.4.2 生物结构仿生 | 第54-55页 |
5.4.3 古生物形态抽象概括法 | 第55-58页 |
第六章 设计方案及说明 | 第58-121页 |
6.1 旅游纪念品之华宁陶小型茶具设计 | 第58-89页 |
6.2 旅游纪念品之银饰设计 | 第89-100页 |
6.3 旅游纪念品之创意产品设计 | 第100-12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21-123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21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6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业绩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