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19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2.2.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9页 |
2.2.2 问卷调查法 | 第19-20页 |
2.2.3 数理统计法 | 第20页 |
2.2.4 逻辑分析法 | 第20-21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1-42页 |
3.1 常州市高职院校学生的羽毛球运动认知及态度 | 第21-23页 |
3.1.1 对羽毛球运动的基本认知 | 第21-22页 |
3.1.2 对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态度 | 第22-23页 |
3.2 常州市高职院校学生的羽毛球运动参与动机与时间 | 第23-26页 |
3.2.1 参与动机调查 | 第23-24页 |
3.2.2 参与时间调查 | 第24-25页 |
3.2.3 影响高职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因素调查 | 第25-26页 |
3.3 常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场地设施现状调查 | 第26-28页 |
3.3.1 羽毛球场地数量 | 第26-27页 |
3.3.2 羽毛球场地质量 | 第27页 |
3.3.3 学生对羽毛球场地使用的满意度 | 第27-28页 |
3.4 常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课程教学现状 | 第28-32页 |
3.4.1 学生选修羽毛球课程的动机 | 第29页 |
3.4.2 学生对羽毛球课程教学的满意度 | 第29-32页 |
3.5 常州市高职院校领导及职工的羽毛球运动参与现状 | 第32-33页 |
3.5.1 校领导及职工的羽毛球运动态度 | 第32页 |
3.5.2 院校领导及职工的羽毛球运动参与 | 第32-33页 |
3.6 常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运动课外开展现状 | 第33-37页 |
3.6.1 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取向 | 第33-34页 |
3.6.2 影响学生课外参加羽毛球运动的因素 | 第34-35页 |
3.6.3 学生的课外羽毛球比赛 | 第35-37页 |
3.7 常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及社团建设现状 | 第37-42页 |
3.7.1 学生对羽毛球社团的认知 | 第37-38页 |
3.7.2 男女生参加羽毛球社团的目的性差异 | 第38-39页 |
3.7.3 男女生对羽毛球社团的态度差异 | 第39-40页 |
3.7.4 学生对羽毛球社团的评价 | 第40-42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2-45页 |
4.1 结论 | 第42-43页 |
4.1.1 学生对羽毛球运动认知差异化明显 | 第42页 |
4.1.2 硬件设施是限制常州高职院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的主要障碍 | 第42页 |
4.1.3 羽毛球课程开发比较少,课程考核存在一定的不足 | 第42页 |
4.1.4 课余活动期间对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引导不足 | 第42-43页 |
4.1.5 未能很好地发挥羽毛球俱乐部或社团建设的作用 | 第43页 |
4.1.6 羽毛球比赛次数及比赛种类偏少,不利于羽毛球运动的推广 | 第43页 |
4.2 建议 | 第43-45页 |
4.2.1 加强校园羽毛球运动文化的建设,深化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认知 | 第43页 |
4.2.2 加大资金投入,营造良好环境 | 第43-44页 |
4.2.3 深化课程开发,改善课程考核方式 | 第44页 |
4.2.4 丰富课余活动中羽毛球开展方式 | 第44页 |
4.2.5 加强羽毛球社团的宣传和建设 | 第44页 |
4.2.6 增加比赛次数,丰富比赛形式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