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0 绪论 | 第9-16页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0.4 创新点 | 第15-16页 |
1 建设项目研究理论 | 第16-27页 |
1.1 相关概念理论 | 第16-17页 |
1.1.1 风险概念 | 第16页 |
1.1.2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 | 第16页 |
1.1.3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 第16页 |
1.1.4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分类 | 第16-17页 |
1.2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 第17-27页 |
1.2.1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 第17-20页 |
1.2.2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 第20-24页 |
1.2.3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应对 | 第24-25页 |
1.2.4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监控 | 第25-27页 |
2 山大齐鲁儿童医院病房楼建设项目概况 | 第27-29页 |
2.1 项目背景 | 第27页 |
2.2 项目概况 | 第27页 |
2.3 项目特点、难点分析 | 第27-29页 |
3 山大齐鲁儿童医院病房楼建设项目风险识别 | 第29-34页 |
3.1 项目风险识别 | 第29页 |
3.2 项目风险因素分析 | 第29-34页 |
3.2.1 政治风险因素 | 第29-30页 |
3.2.2 经济风险因素 | 第30页 |
3.2.3 设计风险因素 | 第30-31页 |
3.2.4 施工风险因素 | 第31-32页 |
3.2.5 管理风险因素 | 第32-33页 |
3.2.6 自然与环境风险因素 | 第33页 |
3.2.7 合同风险因素 | 第33-34页 |
4 山大齐鲁儿童医院病房楼建设项目风险评价 | 第34-50页 |
4.1 项目风险评价步骤 | 第34-35页 |
4.2 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构建 | 第35-37页 |
4.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5-36页 |
4.2.2 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4.3 模糊矩阵的构建 | 第37-40页 |
4.4 确定指标权重 | 第40-44页 |
4.4.1 准则层风险因素权重 | 第40-42页 |
4.4.2 指标层风险因素权重 | 第42-44页 |
4.5 模糊综合评价 | 第44-50页 |
4.5.1 病房楼建设项目政治风险评价 | 第45页 |
4.5.2 病房楼建设项目经济风险评价 | 第45-46页 |
4.5.3 病房楼建设项目设计风险评价 | 第46页 |
4.5.4 病房楼建设项目施工风险评价 | 第46-47页 |
4.5.5 病房楼建设项目管理风险评价 | 第47-48页 |
4.5.6 病房楼建设项目自然风险评价 | 第48页 |
4.5.7 病房楼建设项目合同风险评价 | 第48-50页 |
5 山大齐鲁儿童医院病房楼建设项目风险应对与监控 | 第50-59页 |
5.1 山大齐鲁儿童医院病房楼建设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 第50-56页 |
5.1.1 政治风险应对策略 | 第51页 |
5.1.2 经济风险应对策略 | 第51-52页 |
5.1.3 设计风险应对策略 | 第52-53页 |
5.1.4 施工风险应对策略 | 第53-54页 |
5.1.5 管理风险应对策略 | 第54-55页 |
5.1.6 自然风险应对策略 | 第55-56页 |
5.1.7 合同风险应对策略 | 第56页 |
5.2 山大齐鲁儿童医院病房楼建设项目风险监控 | 第56-59页 |
5.2.1 项目风险监控的依据 | 第56-57页 |
5.2.2 项目风险监控的方法与对策 | 第57-58页 |
5.2.3 项目风险监控的结果 | 第58-5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