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21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18-20页 |
1.3.1 研究的方法 | 第18-19页 |
1.3.2 研究的内容 | 第19-20页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2 协同化学科服务的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2.1 学科服务的含义及其特点 | 第21-22页 |
2.1.1 学科服务的含义 | 第21页 |
2.1.2 学科服务的特点 | 第21-22页 |
2.2 学科馆员的含义 | 第22-23页 |
2.3 协同的概念及协同理论 | 第23-24页 |
2.3.1 协同的概念 | 第23-24页 |
2.3.2 协同理论 | 第24页 |
2.4 协同化学科服务概述 | 第24-27页 |
2.4.1 协同化学科服务 | 第24页 |
2.4.2 协同化学科服务的特征 | 第24-25页 |
2.4.3 协同化学科服务的优势 | 第25-27页 |
3 协同化学科服务常见模式 | 第27-34页 |
3.1 学科馆员团队内部的协作 | 第27-28页 |
3.2 学科馆员与用户代表之间的协作 | 第28-30页 |
3.2.1 学科馆员与教师顾问协作式 | 第28-29页 |
3.2.2 学科馆员与学生代表协作式 | 第29-30页 |
3.3 学科馆员与功能专家之间的协作 | 第30-31页 |
3.4 学科馆员与其他馆员之间的协作 | 第31-32页 |
3.5 学科馆员与资源提供商之间的协作 | 第32-33页 |
3.5.1 学科馆员与书商之间的协作 | 第32页 |
3.5.2 学科馆员与数据商之间的协作 | 第32-33页 |
3.6 学科馆员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协作 | 第33-34页 |
4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协同化学科服务现状 | 第34-39页 |
4.1 国外高校图书馆协同化学科服务现状 | 第34-36页 |
4.2 国内高校图书馆协同化学科服务现状 | 第36-39页 |
5 高校图书馆协同化学科服务模式调查与结果分析 | 第39-44页 |
5.1 问卷调查结果 | 第39-41页 |
5.2 国内外差距及原因分析 | 第41-44页 |
6. 馆际协同模式 | 第44-50页 |
6.1 馆际协同模式 | 第44页 |
6.2 案例 | 第44-47页 |
6.2.1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与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2CUL协同模式 | 第44-46页 |
6.2.2 美国东部大学馆际协同学科服务案例 | 第46-47页 |
6.3 协同化学科服务模式的实现策略 | 第47-50页 |
7. 结语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1 访谈记录 | 第54-57页 |
附录2 调查问卷(中文版) | 第57-59页 |
附录3 调查问卷(英文版)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