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辽宁省稻鸭共作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7页
        1.2.1 境外研究综述第14-15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7页
        1.2.3 简要评论第17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7-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相关理论阐释第20-27页
    2.1 循环经济理论第20-23页
        2.1.1 循环经济内涵第20-21页
        2.1.2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第21页
        2.1.3 循环经济的实现形式第21-23页
    2.2 生态农业理论第23-24页
        2.2.1 生态农业内涵第23-24页
        2.2.2 生态农业特点第24页
    2.3 稻鸭共作技术理论第24-27页
        2.3.1 稻鸭共作技术原理第24-25页
        2.3.2 稻鸭共作技术优势第25-26页
        2.3.3 稻鸭共作循环经济模式第26-27页
第3章 辽宁省稻鸭共作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现状及其效益分析第27-36页
    3.1 辽宁省稻鸭共作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现状第27-28页
    3.2 辽宁省稻鸭共作循环经济模式的效益分析第28-36页
        3.2.1 经济效益第28-30页
        3.2.2 生态效益第30-34页
        3.2.3 社会效益第34-36页
第4章 辽宁省稻鸭共作循环经济模式存在的问题第36-43页
    4.1 稻鸭共作技术尚不完善,定位不明确第36-39页
        4.1.1 稻鸭共作技术尚不完善第36-38页
        4.1.2 认识不到位,发展定位不明确第38-39页
    4.2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稻鸭共作技术推广不足第39页
    4.3 生产规模较小,无法达到产业化程度第39-40页
    4.4 稻鸭共作技术基础研究滞后,生产实践缺乏理论支撑第40-41页
    4.5 稻鸭共作保障体系不健全第41页
    4.6 稻鸭共作技术所依赖的自然资源条件恶化第41-43页
第5章 促进辽宁省稻鸭共作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第43-48页
    5.1 建立绿色水稻生产基地第43页
    5.2 加强农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第43-44页
    5.3 实施稻鸭共作循环经济模式的产业化开发第44-45页
    5.4 完善稻鸭共作生产技术体系第45-46页
    5.5 加强稻鸭共作技术推广服务第46-47页
    5.6 健全相关法规,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第47-48页
第6章 结论第48-50页
    6.1 主要结论第48-49页
    6.2 主要创新及不足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龙江省依兰县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浙江永嘉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