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非金属矿开采论文--收敛性材料开采论文

峨胜露采顺层高边坡灰岩与软弱夹层力学特性研究

作者简介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岩石加卸载力学特性的研究现状分析第13-14页
        1.2.2 软弱夹层力学特性的研究现状分析第14-15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5-17页
第二章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第17-23页
    2.1 矿区自然地理及气象水文条件第17-18页
        2.1.1 位置与交通第17-18页
        2.1.2 矿区气象条件第18页
    2.2 矿区工程地质背景与分析第18-21页
        2.2.1 地形地貌第18页
        2.2.2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第18-19页
        2.2.3 矿区地层岩性第19-20页
        2.2.4 矿区地质构造第20-21页
    2.3 “1270~1380”危岩体第21-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颗粒流理论及方法第23-27页
    3.1 颗粒流理论简介第23-24页
        3.1.1 颗粒流的基本理论假设第23页
        3.1.2 颗粒流物理模型第23-24页
    3.2 颗粒流PFC~(3D)的接触本构模型第24-27页
        3.2.1 接触刚度模型第24页
        3.2.2 滑动模型第24-25页
        3.2.3 粘结模型第25-27页
第四章 不同应力路径下灰岩的力学特性研究第27-57页
    4.1 灰岩的现场取样第27-28页
    4.2 灰岩室内试验第28-42页
        4.2.1 试验制样及技术要求第28页
        4.2.2 试验制样过程第28-30页
        4.2.3 灰岩单轴压缩试验第30-33页
        4.2.4 灰岩直剪试验第33-37页
        4.2.5 灰岩抗拉强度试验第37-40页
        4.2.6 灰岩三轴压缩试验第40-42页
    4.3 灰岩颗粒流离散元模型的建立第42-45页
        4.3.1 颗粒流离散元模型尺寸第42-44页
        4.3.2 颗粒流离散元模型的内部参数第44-45页
    4.4 不同应力路径下灰岩的力学特性研究第45-55页
        4.4.1 加卸载试验方案第45页
        4.4.2 不同循环加卸载次数条件下的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5-49页
        4.4.3 不同起始点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9-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软弱夹层的力学特性研究第57-72页
    5.1 茅口组软弱夹层基本物理特性试验第58-62页
        5.1.1 采样地点第58页
        5.1.2 矿物成分分析第58-60页
        5.1.3 茅口组软弱夹层基本物性指标的测定第60-62页
    5.2 直接剪切试验第62-64页
        5.2.1 试验过程第62-63页
        5.2.2 试验结果第63-64页
    5.3 环剪试验第64-71页
        5.3.1 实验方案第65页
        5.3.2 实验仪器简介第65-66页
        5.3.3 试验过程第66-67页
        5.3.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7-71页
    5.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6.1 结论第72-73页
    6.2 展望第73-74页
致谢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侏罗系含正交节理软硬相间滑床中抗滑桩嵌固机理研究
下一篇: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的粉煤灰基地聚合物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