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0-30页 |
1.1 选题源起 | 第10-14页 |
1.1.1 中国城市存量更新的现状 | 第10-11页 |
1.1.2 中国城市存量更新的新尝试 | 第11-12页 |
1.1.3 民族片区城市更新的背景 | 第12-13页 |
1.1.4 研究回坊自组织更新空间发展的必要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6页 |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16页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框架 | 第16-20页 |
1.3.1 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1.3.3 研究的方法 | 第18页 |
1.3.4 研究的框架 | 第18-20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0-30页 |
1.4.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5页 |
1.4.2 相关理论实践 | 第25-30页 |
2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的历史文化与环境特征 | 第30-46页 |
2.1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的区位背景 | 第30-38页 |
2.1.1 回坊历史地段综述 | 第30-37页 |
2.1.2 学习巷片区与回坊地段的关系 | 第37-38页 |
2.2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的历史沿革与空间演进 | 第38-44页 |
2.2.1 唐代初期——穆斯林始入并居住 | 第38-39页 |
2.2.2 唐末明初——街巷空间雏形出现 | 第39-40页 |
2.2.3 清至民国——街巷空间格局完备 | 第40-41页 |
2.2.4 建国后至80年代——大规模更新模式出现 | 第41-42页 |
2.2.5 20世纪90年代后——大规模二次更新爆发 | 第42-4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3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大规模二次更新的居住生活空间现状及演进 | 第46-74页 |
3.1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居民居住生活方式的变迁分析 | 第46-49页 |
3.1.1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居民生活方式的分类 | 第46-48页 |
3.1.2 学习巷片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演变 | 第48页 |
3.1.3 生活方式演变影响生活空间演变 | 第48-49页 |
3.2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社会属性演变 | 第49-51页 |
3.2.1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用地权属演变 | 第49-50页 |
3.2.2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人群构成演变 | 第50-51页 |
3.3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近二十年空间属性演变 | 第51-57页 |
3.3.1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近二十年建筑高度演变 | 第51-55页 |
3.3.2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近二十年建筑质量演变 | 第55-56页 |
3.3.3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近二十年综合情况演变 | 第56-57页 |
3.4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二次更新后空间现状 | 第57-70页 |
3.4.1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57-63页 |
3.4.2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的空间结构现状分析 | 第63-65页 |
3.4.3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的建筑类型现状分析 | 第65-70页 |
3.5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居住生活空间现状问题综述 | 第70-72页 |
3.5.1 院落平面分异化 | 第70页 |
3.5.2 空间尺度失衡化 | 第70-71页 |
3.5.3 院落功能异质化 | 第71页 |
3.5.4 基础设施过负化 | 第71-72页 |
3.5.5 更新水平过饱和 | 第7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4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自组织更新模式研究 | 第74-114页 |
4.1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院落空间的自组织更新模式 | 第74-81页 |
4.1.1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维持型院落的自组织更新模式 | 第75-78页 |
4.1.2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拆分型院落的自组织更新模式 | 第78-79页 |
4.1.3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整合型院落的自组织更新模式 | 第79-81页 |
4.2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建筑单体的自组织更新模式 | 第81-105页 |
4.2.1 自发加建 | 第82-99页 |
4.2.2 自发改建 | 第99-103页 |
4.2.3 自发重建 | 第103页 |
4.2.4 自发扩建 | 第103-105页 |
4.3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居住生活空间自组织典型案例 | 第105-113页 |
4.3.1 居住——居住不改变——院落的维持 | 第105-106页 |
4.3.2 居住——居住不改变——院落的整合 | 第106-108页 |
4.3.3 居住——居住加出租——院落的维持 | 第108-110页 |
4.3.4 居住——居住加出租——院落的拆分 | 第110-111页 |
4.3.5 行政——行政加商业——院落的拆分 | 第111-11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5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自组织更新评述 | 第114-124页 |
5.1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自组织更新观念评述 | 第114-116页 |
5.1.1 自组织更新观念的转变 | 第114-115页 |
5.1.2 自组织更新观念的欠缺 | 第115-116页 |
5.2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自组织更新体制评述 | 第116-119页 |
5.2.1 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 第116-119页 |
5.2.2 管理方式的不灵活 | 第119页 |
5.3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自组织更新空间评述 | 第119-122页 |
5.3.1 历史住区空间建筑风貌的破坏 | 第119页 |
5.3.2 居住生活空间文化价值的变折 | 第119-120页 |
5.3.3 居住生活空间建设现状的优劣 | 第120-12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6 结语 | 第124-130页 |
6.1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自组织更新的思考与启示 | 第124-128页 |
6.1.1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自组织更新的发展特征 | 第124-126页 |
6.1.2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自组织更新的内在动力 | 第126-128页 |
6.2 西安回坊学习巷片区自组织更新带来的启示 | 第128-129页 |
6.2.1 较少消极影响的同时注重其借鉴意义 | 第128页 |
6.2.2 已有更新项目的新尝试 | 第128-12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6页 |
图表目录 | 第136-140页 |
附录一:学习巷片区院落单元范围及标号 | 第140-155页 |
附录二: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必备材料 | 第155-1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