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多光谱图像的直线匹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1.1.1 多光谱图像的概念第9-10页
        1.1.2 直线匹配的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直线匹配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论文结构及章节安排第13-15页
第二章 直线匹配的理论研究第15-27页
    2.1 主方向介绍第15-17页
        2.1.1 SIFT主方向计算方法第15-16页
        2.1.2 PIIFD主方向计算方法第16页
        2.1.3 直线主方向计算方法第16-17页
    2.2 构建点描述符第17-19页
        2.2.1 SIFT描述符计算方法第17页
        2.2.2 GS_SIFT描述符计算方法第17-18页
        2.2.3 EOH描述符计算方法第18-19页
    2.3 构建直线描述符第19-23页
        2.3.1 MSLD直线描述符计算方法第19-20页
        2.3.2 LBD直线描述符计算方法第20-22页
        2.3.3 LMCA直线描述符计算方法第22-23页
    2.4 特征点描述符的配准实验结果第23-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7页
第三章 由匹配交点引导的直线匹配算法第27-37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匹配直线交点第27-29页
        3.2.1 检测直线并计算交点第27页
        3.2.2 匹配交点第27-29页
    3.3 构建直线描述符第29-31页
        3.3.1 在直线周围采样第29-30页
        3.3.2 计算直线组合描述符第30-31页
    3.4 用直线方向定义主方向的模糊性第31-33页
        3.4.1 主方向模糊性对描述符的影响第31-32页
        3.4.2 主方向模糊性对采样点排序的影响第32-33页
    3.5 用描述符匹配直线第33-35页
        3.5.1 计算直线描述符的距离第33-34页
        3.5.2 匹配直线第34-35页
    3.6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基于RANSAC算法的剔除误匹配机制第37-45页
    4.1 RANSAC算法第37-38页
    4.2 基于RANSAC算法提出剔除误匹配的后处理机制第38-42页
        4.2.1 提取匹配直线间的交点第39页
        4.2.2 计算初步的仿射变换矩阵第39-40页
        4.2.3 阈值设置第40-41页
        4.2.4 引入评分机制第41-42页
    4.3 算法流程第42-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五章 相关数据集下的实验第45-59页
    5.1 实验数据集说明第45页
    5.2 结果分析第45-58页
        5.2.1 由匹配的直线交点引导的直线匹配算法的配准效果第46-48页
        5.2.2 应用后处理机制后的配准效果第48-51页
        5.2.3 在分类后的数据集上的配准效果第51-58页
    5.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3页
    6.1 总结第59-60页
    6.2 展望第60-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9页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69-71页
硕士期间专利发表情况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冠脉CT造影图像的血管分割与斑块祛除
下一篇:SDN控制平面可拓展接口协议研究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