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式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以曲靖市富源县第二中学高二学生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术语及符号说明 | 第11-13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3-22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3-15页 |
1.2 核心名词界定 | 第15-17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17-19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7-19页 |
1.4 研究的思路 | 第19-21页 |
1.4.1 研究的计划 | 第19-20页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21-2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2-30页 |
2.1 文献收集的途径 | 第22-23页 |
2.2 参与式教学的国外研究综述 | 第23-24页 |
2.3 参与式教学国内研究综述 | 第24-25页 |
2.4 参与式教学具有八项基本的特征 | 第25-26页 |
2.5 参与式教学的基本流程 | 第26-27页 |
2.6 高中数学课堂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的文献综述 | 第27-28页 |
2.7 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30-39页 |
3.1 研究的目的 | 第30页 |
3.2 研究区域的简介 | 第30-32页 |
3.3 研究的对象 | 第32-33页 |
3.3.1 问卷调查的对象 | 第32页 |
3.3.2 访谈的对象 | 第32-33页 |
3.3.3 测试卷的对象 | 第33页 |
3.4 研究的方法 | 第33-35页 |
3.4.1 文献法 | 第33页 |
3.4.2 问卷调查法 | 第33-34页 |
3.4.3 访谈法 | 第34页 |
3.4.4 测试法 | 第34页 |
3.4.5 实验法 | 第34-35页 |
3.5 研究工具的说明 | 第35-36页 |
3.5.1 问卷编制 | 第35页 |
3.5.2 学生测试卷 | 第35-36页 |
3.5.3 访谈提纲 | 第36页 |
3.6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第36-37页 |
3.6.1 数据的收集 | 第36页 |
3.6.2 数据整理和分析 | 第36-37页 |
3.7 研究的伦理 | 第37页 |
3.8 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调查研究 | 第39-60页 |
4.1 高二年级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现状 | 第39-43页 |
4.2 影响高二年级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成因分析 | 第43-56页 |
4.3 教师访谈 | 第56-59页 |
4.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理论基础 | 第60-72页 |
5.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观 | 第60-61页 |
5.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61-62页 |
5.3 自主学习理论 | 第62-64页 |
5.4 合作学习理论 | 第64-65页 |
5.5 探究学习理论 | 第65-66页 |
5.6 因材施教思想 | 第66页 |
5.7 学生课堂参与式的教学策略 | 第66-71页 |
5.7.3 创设参与的情景策略 | 第69-70页 |
5.7.4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 第70-71页 |
5.8 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实验研究 | 第72-92页 |
6.1 实验的目的 | 第72页 |
6.2 实验的设计 | 第72-73页 |
6.3 实验过程 | 第73-74页 |
6.4 实验的结果 | 第74-77页 |
6.4.1 前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数学学习成绩 | 第74-75页 |
6.4.2 后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数学成绩 | 第75-77页 |
6.5 实验分析 | 第77-78页 |
6.6 教学案例 | 第78-91页 |
6.7 小结 | 第91-92页 |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 第92-95页 |
7.1 研究的结论 | 第92-94页 |
7.2 对研究的反思 | 第94页 |
7.3 可继续研究的问题 | 第94页 |
7.4 结束语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附录 | 第97-114页 |
附录A: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问卷调查表 | 第97-99页 |
附录B:影响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成因的问卷调查表 | 第99-102页 |
附录C:教师A的访谈提纲 | 第102-103页 |
附录D:教师B访谈提纲 | 第103-109页 |
附录F:高二数学试卷(后测卷) | 第109-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