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导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1 农村扶贫问题研究 | 第9页 |
1.3.2 扶贫绩效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农村扶贫战略及演进特征 | 第12-22页 |
2.1 农村扶贫战略的发展阶段 | 第12-14页 |
2.1.1 计划经济救济扶贫(1949-1978) | 第12页 |
2.1.2 体制改革推动扶贫(1978-1985) | 第12-13页 |
2.1.3 规模开发重点扶贫(1986-1993) | 第13页 |
2.1.4 制定计划攻坚扶贫(1994-2000) | 第13-14页 |
2.1.5 模式创新精准扶贫(2000-2010) | 第14页 |
2.1.6 两轮驱动战略扶贫(2011-至今) | 第14页 |
2.2 我国农村主要扶贫模式的比较 | 第14-17页 |
2.3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的特征 | 第17-22页 |
2.3.1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总体概况 | 第17-20页 |
2.3.2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的特征 | 第20-22页 |
3 信阳市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模式 | 第22-28页 |
3.1 信阳市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3.2 信阳市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模式 | 第23-28页 |
3.2.1 易地搬迁 | 第23-24页 |
3.2.2 整村推进 | 第24页 |
3.2.3 产业扶持 | 第24-26页 |
3.2.4 贷款贴息 | 第26-28页 |
4 信阳市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绩效评价:以光山县为例 | 第28-43页 |
4.1 扶贫绩效评估体系构建 | 第28-33页 |
4.1.1 绩效评价的构建依据 | 第28-29页 |
4.1.2 指标的选择 | 第29-30页 |
4.1.3 各项指标描述性分析 | 第30-33页 |
4.2 光山县扶贫绩效 | 第33-42页 |
4.2.1 扶贫资金的瞄准性 | 第33-36页 |
4.2.2 扶贫的经济效果 | 第36-38页 |
4.2.3 扶贫的社会效果 | 第38-40页 |
4.2.4 扶贫的环境效果 | 第40-42页 |
4.3 光山县扶贫目标绩效的达标程度 | 第42-43页 |
5 信阳市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 第43-48页 |
5.1 扶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3-44页 |
5.1.1 各乡镇整体扶贫效率不高,差异悬殊 | 第43页 |
5.1.2 农民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 第43页 |
5.1.3 扶贫项目的短期性与功利性较强 | 第43-44页 |
5.2 扶贫绩效低下深层原因分析 | 第44-46页 |
5.2.1 组织体系内部各主体协调程度不够 | 第44页 |
5.2.2 组织架构运行效率不高 | 第44页 |
5.2.3 资金筹集方式不合理 | 第44-45页 |
5.2.4 农村基层政府扶贫人员能力与贫困群众主体意识不足 | 第45页 |
5.2.5 扶贫资金的监管制度不完善 | 第45-46页 |
5.3 信阳市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绩效提升的对策建议 | 第46-48页 |
5.3.1 完善扶贫体系建设,增强扶贫人员自身素质提升 | 第46页 |
5.3.2 推进产业扶贫、促进经济发展 | 第46-47页 |
5.3.3 积极引导社会主体参与意识,完善资金筹措渠道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