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突变理论对煤矿安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1.2.1 突变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煤矿中突变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 | 第13-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案 | 第14-16页 |
1.3.3 研究路线 | 第16-17页 |
2 突变理论对煤矿钻孔稳定性分析 | 第17-25页 |
2.1 引言 | 第17-18页 |
2.2 对煤层钻孔孔的突变性分析 | 第18-23页 |
2.2.1 钻孔后煤孔能量分析 | 第18-19页 |
2.2.2 对于钻孔区段的尖点突变模型 | 第19-22页 |
2.2.3 模型小结 | 第22-23页 |
2.3 小结 | 第23-25页 |
3 预带钻孔煤样单轴压缩实验数据中的突变问题 | 第25-37页 |
3.1 单轴压缩实验介绍 | 第25-29页 |
3.2 突变理论函数拟合 | 第29-31页 |
3.3 蝴蝶突变 | 第31-35页 |
3.4 钻孔煤样变化分析 | 第35-36页 |
3.5 小结 | 第36-37页 |
4 钻孔矿工心理突变性的应用研究 | 第37-42页 |
4.1 钻孔矿工生产应用背景 | 第37页 |
4.2 调查问卷的情况 | 第37-39页 |
4.3 矿井下作业钻孔矿工心理分析 | 第39-40页 |
4.4 模型的分析与问题的处理 | 第40-41页 |
4.5 模型的结论 | 第41页 |
4.6 小结 | 第41-4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2-45页 |
5.1 结论 | 第42-44页 |
5.2 文章创新 | 第44页 |
5.3 展望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获奖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