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WebRTC的实时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1 实时通信系统现状第12页
        1.3.2 WebRTC发展现状第12-14页
        1.3.3 浏览器对WebRTC的支持现状第14-15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第15-16页
    1.5 本文组织结构第16-18页
第2章 系统相关技术研究与分析第18-34页
    2.1 WebRTC的介绍第18-23页
        2.1.1 WebRTC的架构介绍第19-21页
        2.1.2 WebRTC的通信接口第21-22页
        2.1.3 WebRTC涉及到的HTML5接口第22-23页
    2.2 P2P技术的研究与介绍第23-29页
        2.2.1 P2P技术的概念与原理第23-24页
        2.2.2 NAT与NAT穿越第24-29页
    2.3 信令控制第29-30页
    2.4 信令通道第30-32页
    2.5 应用层组播第32-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系统分析第34-38页
    3.1 系统整体分析第34-35页
        3.1.1 服务端分析第34-35页
        3.1.2 客户端分析第35页
    3.2 功能分析第35-37页
        3.2.1 通信功能分析第35-36页
        3.2.2 基本功能分析第36-37页
    3.3 非功能性分析第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系统架构设计第38-53页
    4.1 一对一通信模块的网络结构设计第39页
    4.2 直播模块的网络结构设计第39-47页
        4.2.1 DHALM模型描述及原理分析第40-41页
        4.2.2 优先级的计算第41-42页
        4.2.3 DHALM节点维护第42-44页
            4.2.3.1 节点加入第42-43页
            4.2.3.2 节点退出第43页
            4.2.3.3 结束第43-44页
        4.2.4 DHALM优化第44-45页
            4.2.4.1 清除异常节点第44页
            4.2.4.2 检查更新备用节点第44-45页
            4.2.4.3 更新DHALM第45页
        4.2.5 模型性能分析第45-47页
    4.3 多人会议模块的网络结构设计第47-52页
        4.3.1 基于全连接结构的多人会议第48-49页
        4.3.2 基于MCU结构的多人会议第49-50页
        4.3.3 基于Router结构的多人会议第50页
        4.3.4 三种结构的对比分析和选取第50-52页
            4.3.4.1 三种结构的对比分析第50-51页
            4.3.4.2 三种结构的选取第51-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第53-63页
    5.1 一对一通信的实现第53-55页
    5.2 直播模块的实现第55-56页
    5.3 多人会议模块的实现第56-59页
        5.3.1 小型多人会议与大型多人会议的人数阈值获取第56-57页
        5.3.2 两种多人会议模块的实现第57-59页
    5.4 系统测试第59-62页
        5.4.1 音视频通信测试第59-61页
        5.4.2 实时消息测试第61-62页
    5.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6页
    6.1 本文总结第63-64页
    6.2 未来展望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径向基函数的点模型自适应插值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通信和能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信任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