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文献简评 | 第12-13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概述 | 第15-23页 |
2.1 经济新常态与金融新常态的概念 | 第15-18页 |
2.1.1 经济新常态的涵义与特点 | 第15-16页 |
2.1.2 金融新常态的特点与影响 | 第16-18页 |
2.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界定及分类 | 第18-19页 |
2.2.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涵义界定 | 第18页 |
2.2.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分类 | 第18-19页 |
2.3 新常态下我国小微企业贷款及其风险管理现状 | 第19-23页 |
2.3.1 新常态下我国小微企业贷款现状 | 第19-22页 |
2.3.2 新常态下我国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 第22-23页 |
第3章N银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3-33页 |
3.1 N银行简介 | 第23-24页 |
3.1.1 N银行的基本情况 | 第23页 |
3.1.2 N银行的信贷组织结构 | 第23-24页 |
3.2 N银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的态势和变化趋势分析 | 第24-27页 |
3.2.1 N银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的态势分析 | 第24-25页 |
3.2.2 N银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的趋势分析 | 第25-27页 |
3.3 新常态下N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原因分析 | 第27-33页 |
3.3.1 外部原因 | 第27-29页 |
3.3.2 内部原因 | 第29-33页 |
第4章 国外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管理经验与借鉴 | 第33-38页 |
4.1 美国模式 | 第33-35页 |
4.1.1 外部措施 | 第33-34页 |
4.1.2 内部措施 | 第34-35页 |
4.2 日本模式 | 第35-36页 |
4.2.1 专门化不良贷款监管机构 | 第35页 |
4.2.2 调整货币政策 | 第35页 |
4.2.3 引入税收杠杆 | 第35-36页 |
4.3 韩国模式 | 第36页 |
4.3.1 成立韩国资产管理公司 | 第36页 |
4.3.2 采取证券化处置方式 | 第36页 |
4.4 若干启示与借鉴 | 第36-38页 |
4.4.1 强调市场细分与产品差异 | 第37页 |
4.4.2 采取零售策略管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 | 第37页 |
4.4.3 弱化抵押影响 | 第37-38页 |
第5章 优化N银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38-45页 |
5.1 提高信贷组织效率 | 第38-39页 |
5.1.1 贷前审批应当由支行完成 | 第38页 |
5.1.2 贷中审批工作则应当划归信贷总行审批部 | 第38页 |
5.1.3 应当成立专门的贷后管理部门 | 第38-39页 |
5.2 信贷业务目标合理化 | 第39-40页 |
5.3 充分利用征信系统 | 第40页 |
5.4 灵活运用处置不良贷款的金融工具 | 第40-42页 |
5.4.1 债务重组 | 第40-41页 |
5.4.2 债转股 | 第41页 |
5.4.3 不良贷款剥离 | 第41-42页 |
5.5 完善信贷人员激励机制 | 第42-45页 |
5.5.1 提高全员信贷战略意识 | 第42-43页 |
5.5.2 建立平衡计分卡考评委员会 | 第43页 |
5.5.3 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 | 第43-44页 |
5.5.4 合理分析考评初始的客户资源 | 第44页 |
5.5.5 建立健全信贷员准入退出机制 | 第44-4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