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生物能及其利用论文

生物质焦吸附模拟烟气中SO2/NO特性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0-12页
     ·我国能源形势第10页
     ·我国燃煤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第10-11页
     ·生物质能及利用技术概况第11-12页
   ·燃煤污染物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第12-16页
     ·SO_2的控制排放技术第12-13页
     ·NO_x的控制排放技术第13-15页
     ·SO_2/NO_x联合控制技术第15-16页
   ·生物质焦制备和吸附性能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第16-23页
     ·生物质焦的制备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第17-19页
     ·吸附条件对生物质焦吸附性能的影响第19-21页
     ·生物质焦的吸附机理第21-22页
     ·生物质焦的应用第22-23页
   ·研究内容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第25-33页
   ·生物质焦制备的实验系统与方法第25-27页
     ·生物质焦制备的实验系统第25-26页
     ·生物质焦制备的方法和步骤第26-27页
   ·水蒸气活化实验系统与方法第27-29页
     ·水蒸气活化的实验系统第27-28页
     ·水蒸气活化的实验方法与步骤第28-29页
   ·生物质焦吸附SO_2/NO的实验系统与方法第29-32页
     ·生物质焦吸附SO_2/NO的实验系统第29-31页
     ·生物质焦吸附SO_2/NO的实验方法与步骤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生物质的物理特性表征及动力学分析第33-47页
   ·引言第33页
   ·生物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热值分析第33-35页
     ·生物质来源与预处理第33-34页
     ·生物质的工业分析第34页
     ·生物质的元素分析第34-35页
     ·生物质的热值分析第35页
   ·生物质SEM电镜扫描分析第35-36页
   ·生物质比表面积与孔隙结构分析第36-37页
   ·生物质热重特性和动力学参数计算第37-45页
     ·热重分析实验条件与实验方法第37-38页
     ·热重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8-39页
     ·生物质热解过程的动力学分析第39-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生物质焦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第47-56页
   ·生物质焦的制备和命名方法第47页
   ·生物质焦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第47-50页
     ·生物质焦的工业分析第47-48页
     ·生物质焦的元素分析第48-49页
     ·热解生物质的得焦率分析第49-50页
   ·生物质焦SEM电镜扫描分析第50-52页
   ·生物质焦比表面积与孔隙结构分析第52-53页
   ·生物质活化焦比表面积与孔隙结构分析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生物质焦吸附SO_2和NO特性的实验研究第56-69页
   ·实验条件第56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56-58页
   ·生物质焦吸附特性影响因素分析第58-68页
     ·生物质焦粒径的影响第58-59页
     ·热解温度的影响第59-60页
     ·热解速率的影响第60-63页
     ·吸附温度的影响第63-65页
     ·模拟烟气组份的影响第65-67页
     ·生物质种类的影响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生物质活化焦吸附SO_2/NO特性的实验研究第69-77页
   ·实验条件第69页
   ·生物质活化焦吸附特性影响因素分析第69-75页
     ·水蒸气活化的影响第69-70页
     ·热解温度的影响第70-71页
     ·热解速率的影响第71-72页
     ·活化温度的影响第72-73页
     ·生物质种类的影响第73-74页
     ·气氛浓度的影响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建议第77-80页
   ·全文总结第77-78页
   ·建议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研究
下一篇:600MW机组燃煤锅炉干式排渣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