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3-18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4.1 农村工业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4.2 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4.3 农村工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2 农村工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及政策分析 | 第18-21页 |
2.1 农村工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1.1 工业化理论的内涵及特征 | 第18页 |
2.1.2 工业布局理论的内涵及特征 | 第18-19页 |
2.2 农村工业转型升级政策分析 | 第19-21页 |
2.2.1 国外农村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政策分析 | 第19页 |
2.2.2 国内农村工业转型常用政策分析 | 第19-21页 |
3 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宁化县为例 | 第21-39页 |
3.1 宁化县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3.1.1 区位独特 | 第22页 |
3.1.2 资源丰富 | 第22页 |
3.1.3 底蕴深厚 | 第22页 |
3.2 宁化县农村工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 第22-27页 |
3.2.1 宁化县农村工业发展现状 | 第23-27页 |
3.2.2 宁化县农村工业发展方向 | 第27页 |
3.3 宁化县农村工业发展成功案例分析 | 第27-30页 |
3.3.1 案例一: 宁化县湖村镇行洛坑钨矿 | 第28页 |
3.3.2 案例二: 宁化县安乐镇工业结构调整 | 第28-30页 |
3.4 宁化县农村工业转型升级的SWOT分析 | 第30-38页 |
3.4.1 宁化县农村工业转型升级的优势(Strengths) | 第31-32页 |
3.4.2 宁化县农村工业转型升级的劣势(Weaknesses) | 第32-35页 |
3.4.3 宁化县农村工业转型升级的机遇(Opportunities) | 第35-36页 |
3.4.4 宁化县农村工业转型升级的威胁(Threats) | 第36-38页 |
3.5 从宁化县看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情况 | 第38-39页 |
4 宁化县农村工业企业创新情况调查 | 第39-44页 |
4.1 问卷设计 | 第39页 |
4.2 调查样本的总体特征分析 | 第39-41页 |
4.3 企业满意度分析 | 第41-42页 |
4.4 企业转型升级情况分析 | 第42-44页 |
5 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业转型升级对策和措施 | 第44-53页 |
5.1 构建服务型政府平台 | 第44-47页 |
5.1.1 健全完善政府支撑体系 | 第45-46页 |
5.1.2 优化农村工业金融服务体系 | 第46-47页 |
5.1.3 建立扶贫开发政策支撑体系 | 第47页 |
5.1.4 完善人才支撑体系 | 第47页 |
5.2 推动农村工业可持续发展 | 第47-49页 |
5.2.1 发展循环经济,突出节能环保 | 第48页 |
5.2.2 加大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 第48页 |
5.2.3 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惩处力度 | 第48-49页 |
5.3 优化农村工业用地统筹规划 | 第49-50页 |
5.3.1 加快农村工业园区建设 | 第49页 |
5.3.2 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 第49-50页 |
5.4 促进农村工业产业结构优化 | 第50-51页 |
5.4.1 充分调整现行企业布局 | 第50页 |
5.4.2 合理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 第50-51页 |
5.4.3 培育示范性龙头企业 | 第51页 |
5.4.4 提高农村招商引资质量 | 第51页 |
5.5 提高农村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第51-53页 |
5.5.1 构建以企业为主、市场引导、产学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 第51页 |
5.5.2 构建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 | 第51-52页 |
5.5.3 建立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服务体系 | 第52-5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结论 | 第53页 |
6.2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