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乐府诗《巫山高》内蕴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6页
一 “巫山高”基本概念与特征第16-40页
    (一)“巫山高”的基本概念第16-23页
        1. 音乐乐曲“巫山高”第16-19页
        2. 乐府诗题“巫山高”第19-21页
        3. 诗歌作品“巫山高”第21-23页
    (二) 《巫山高》的内容特征第23-34页
        1. 《巫山高》的主题第23-28页
        2. 《巫山高》的主要意象第28-34页
    (三) 《巫山高》的体裁特征第34-40页
        1. 《巫山高》的语言形式第34-37页
        2. 《巫山高》的文本构成第37-40页
二 《巫山高》的艺术内蕴第40-50页
    (一) 《巫山高》的情韵第40-45页
        1. 羁旅思乡的忧伤喟叹第41-42页
        2. 相思怀人的缠绵惆怅第42-43页
        3. 人生时事的深沉感怀第43-45页
    (二) 《巫山高》的审美内涵第45-50页
        1. 《巫山高》中的“实”与“虚”第45-48页
        2. 《巫山高》中的“阴”与“阳”第48页
        3. 《巫山高》中的“动”与“静”第48-50页
三 《巫山高》的人文内蕴第50-72页
    (一) 巴楚文化的诗意抒发——特定文化与诗人创作的相互关系第50-58页
        1. 《巫山高》中的巴楚文化要素第50-55页
        2. 特定文化与诗人创作的相互关系第55-58页
    (二) 巫地环境的诗意性——地域环境的诗歌凝聚力第58-63页
        1. 《巫山高》中的巫山之地地域环境特征第58-61页
        2. 地域环境中的诗歌凝聚力第61-63页
    (三) 穿越千年的对话形式——“同题共咏”的文人默契第63-72页
        1.《巫山高》的“同题共咏”第63-69页
        2. 诗歌文化中的“同题共咏”第69-72页
四 《巫山高》样态第72-88页
    (一) 《巫山高》样态的基本形态第73-74页
    (二) 《巫山高》样态的产生机制第74-76页
    (三) 《巫山高》样态的定型与发展变化第76-79页
    (四) 《巫山高》与其他相近文学作品的比较第79-88页
        1. 《巫山高》与“三峡诗”的比较第79-82页
        2. 与同题文赋的比较第82-88页
结语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附录一: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94-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王禹偁吏隐心态研究
下一篇:包拯吏治奏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