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光本性的理论论文--量子光学论文

利用耦合腔QED系统进行量子信息处理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CONTENTS第11-13页
图目录第13-15页
表目录第15-16页
主要符号表第16-17页
1 绪论第17-26页
    1.1 量子信息的发展及应用第17-22页
        1.1.1 量子态制备第17页
        1.1.2 量子态转移及量子网络第17-19页
        1.1.3 量子密码第19页
        1.1.4 量子隐形传态第19-20页
        1.1.5 量子计算机第20-22页
    1.2 腔量子电动力学(腔QED)的简介第22-25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编排第25-26页
2 量子信息基础知识介绍第26-41页
    2.1 量子力学绘景第26-27页
        2.1.1 薛定谔绘景第26页
        2.1.2 海森堡绘景第26-27页
        2.1.3 相互作用绘景第27页
    2.2 量子比特第27-29页
    2.3 密度算符与矩阵第29-32页
    2.4 量子逻辑门第32-34页
        2.4.1 单比特逻辑门第32-33页
        2.4.2 两比特量子门第33-34页
    2.5 量子纠缠第34-39页
        2.5.1 纠缠的定义第35页
        2.5.2 常见的纠缠态第35-36页
        2.5.3 纠缠的度量第36-39页
    2.6 保真度第39-41页
3 腔QED系统基础知识第41-51页
    3.1 Jaynes-Cummings模型简介第41-46页
    3.2 短光纤近似理论第46-47页
    3.3 与外界环境耦合下的哈密顿量模型第47-51页
        3.3.1 马尔可夫(Markov)环境下的主方程模型第48-50页
        3.3.2 在外置探测器时的耗散哈密顿量模型第50-51页
4 在腔QED系统中一步制备Greenberger-Horne-Zei li nger态第51-61页
    4.1 背景介绍第51-52页
    4.2 系统模型与量子态制备第52-56页
    4.3 原子的自发辐射以及腔模的耗散效应第56-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5. V型原子3D量子态转移与相位门实现第61-69页
    5.1 研究背景第61-62页
    5.2 理论模型及耗散下的保真度第62-66页
    5.3 对大失谐情况下量子态转移方案的改进第66-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6 利用原子系综模型实现系综之间的量子态转移与三维最大量子纠缠态制备第69-82页
    6.1 理论基础第69-70页
    6.2 在腔-光纤-腔系统中利用原子团实现三维量子态转移第70-75页
        6.2.1 理论模型第71-72页
        6.2.2 量子态转移第72-74页
        6.2.3 腔模光子泄露与光纤中光子泄露对保真度的影响第74-75页
        6.2.4 小结第75页
    6.3 在两个用光纤连接的分立腔中制备原子系综的三维纠缠态第75-81页
        6.3.1 研究依据第75-76页
        6.3.2 理论模型及态制备过程第76-78页
        6.3.3 原子自发辐射与光子泄露效应的影响第78-81页
        6.3.4 小结第81页
    6.4 本章总结第81-82页
7 对原子团处于整体纠缠时其子系统间纠缠的研究第82-92页
    7.1 研究思路第82-83页
    7.2 理论模型第83-87页
    7.3 数值分析第87-90页
    7.4 本章小结第90-92页
8 总结与展望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01-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制备ε-Fe3N磁性液体及其特性研究
下一篇:基础与复杂层状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