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插图清单 | 第13-14页 |
表格清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城市公共交通合理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第20-34页 |
2.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述 | 第20-21页 |
2.1.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及其组成 | 第20-21页 |
2.1.2 城市规模的划分 | 第21页 |
2.2 指标体系的结构 | 第21-22页 |
2.3 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和原则 | 第22-23页 |
2.4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 第23-26页 |
2.4.1 运营能力评价的备选指标 | 第23-24页 |
2.4.2 服务能力评价的备选指标 | 第24-25页 |
2.4.3 发展能力评价的备选指标 | 第25-26页 |
2.5 指标体系的筛选 | 第26-27页 |
2.5.1 常用的指标筛选方法 | 第26-27页 |
2.5.2 城市公共交通合理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27页 |
2.6 城市公共交通合理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7-28页 |
2.7 评价指标的量化及评价标准 | 第28-33页 |
2.7.1 运营能力 | 第28-30页 |
2.7.2 服务能力 | 第30-31页 |
2.7.3 发展能力 | 第31-33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预测方法 | 第34-42页 |
3.1 我国城市公交发展现状分析 | 第34页 |
3.2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概述 | 第34-35页 |
3.3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3.4 城市公交合理发展水平预测指标的选择 | 第36-38页 |
3.5 城市公交发展水平预测 | 第38-41页 |
3.5.1 传统“四阶段”预测法 | 第38-39页 |
3.5.2 趋势拟合法 | 第39页 |
3.5.3 GM(1,1)模型 | 第39-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城市公共交通合理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 第42-55页 |
4.1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概述 | 第42-44页 |
4.1.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综合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 第42页 |
4.1.2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评价的原则 | 第42-43页 |
4.1.3 城市公交合理发展水平评价的主要内容 | 第43-44页 |
4.1.4 城市公交合理发展水平评价的流程 | 第44页 |
4.2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方法 | 第44-50页 |
4.2.1 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 第44-46页 |
4.2.2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 | 第46-50页 |
4.3 基于城市差异系数的公交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 第50-52页 |
4.3.1 城市之间的差异系数 | 第50-51页 |
4.3.2 基于TOPSIS模型的城市差异系数计算 | 第51-52页 |
4.3.3 基于城市差异系数的城市公交合理发展水平评价 | 第52页 |
4.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2-54页 |
4.4.1 常用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第52页 |
4.4.2 结构熵权法 | 第52-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模型验证与实例应用分析 | 第55-80页 |
5.1 城市公交发展水平预测实例分析 | 第55-66页 |
5.1.1 城市公交发展水平各个指标的预测 | 第55-66页 |
5.2 基于预测结果的城市公交发展水平纵向评价 | 第66-69页 |
5.2.1 实例计算 | 第66-68页 |
5.2.2 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5.3 基于城市差异系数的公交发展水平横向评价 | 第69-79页 |
5.3.1 城市差异系数的计算 | 第70-71页 |
5.3.2 基于城市差异系数的公交发展水平评价 | 第71-78页 |
5.3.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78-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结论 | 第80-81页 |
6.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