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裁决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论文选题的目的 | 第9页 |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2-14页 |
1.3.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行政裁决概述 | 第14-21页 |
2.1 行政裁决的内涵 | 第14-17页 |
2.1.1 行政裁决的概念 | 第14页 |
2.1.2 行政裁决的特征 | 第14-16页 |
2.1.3 行政裁决法律制度的优越性与必要性 | 第16-17页 |
2.2 行政裁决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7-18页 |
2.2.1 行政裁决与行政仲裁 | 第17页 |
2.2.2 行政裁决与行政复议 | 第17-18页 |
2.3 行政裁决的类型 | 第18-19页 |
2.3.1 针对损害赔偿的行政裁决 | 第18页 |
2.3.2 针对补偿争议的行政裁决 | 第18页 |
2.3.3 针对权属纠纷的行政裁决 | 第18-19页 |
2.3.4 针对民间纠纷的行政裁决 | 第19页 |
2.4 行政裁决的设定 | 第19-21页 |
2.4.1 我国行政裁决的设定 | 第19页 |
2.4.2 行政裁决应当由法律设定 | 第19-21页 |
第3章 我国行政裁决法律制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21-26页 |
3.1 我国行政裁决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21-22页 |
3.1.1 行政裁决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21页 |
3.1.2 行政裁决的制度运行现状 | 第21-22页 |
3.2 我国行政裁决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2-26页 |
3.2.1 我国行政裁决的立法不完备 | 第22-23页 |
3.2.2 我国行政裁决的主体地位不独立 | 第23页 |
3.2.3 我国行政裁决的事项范围不明确 | 第23-24页 |
3.2.4 我国行政裁决的程序不规范 | 第24-25页 |
3.2.5 我国行政裁决的救济力度不到位 | 第25-26页 |
第4章 英美日行政裁决法律制度的简介与启示 | 第26-31页 |
4.1 英国的行政裁判所制度 | 第26-27页 |
4.1.1 英国行政裁判所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第26页 |
4.1.2 英国行政裁判所制度分析 | 第26-27页 |
4.2 美国的独立控制委员会制度 | 第27-28页 |
4.2.1 美国独立控制委员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第27-28页 |
4.2.2 美国独立控制委员会制度分析 | 第28页 |
4.3 日本的行政裁决制度 | 第28-29页 |
4.3.1 日本的行政争讼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第28页 |
4.3.2 日本行政争讼制度分析 | 第28-29页 |
4.4 英、美、日行政裁决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1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行政裁决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31-41页 |
5.1 完善行政裁决的立法 | 第31-32页 |
5.1.1 制定《行政裁决法》 | 第31-32页 |
5.1.2 统一行政裁决的法律名称 | 第32页 |
5.2 构建行政裁决的主体制度 | 第32-33页 |
5.2.1 构建行政裁决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化 | 第32-33页 |
5.2.2 构建行政裁决各机构间的协调机制 | 第33页 |
5.3 明确行政裁决的事项范围 | 第33-35页 |
5.3.1 行政裁决权事项范围界定的理论依据 | 第34-35页 |
5.3.2 明确并拓展行政裁决的事项范围 | 第35页 |
5.4 规范行政裁决的程序 | 第35-37页 |
5.4.1 行政裁决的一般程序 | 第36-37页 |
5.4.2 行政裁决的简易程序 | 第37页 |
5.5 加强行政裁决的救济 | 第37-41页 |
5.5.1 行政裁决的行政救济 | 第37-39页 |
5.5.2 行政裁决的司法救济 | 第39-4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