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就业平等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页
        1.1.2 选题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1页
        1.2.1 关于就业权的界定的分歧与共识第10-11页
        1.2.2 关于就业权的性质的分歧第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1 比较分析方法第11页
        1.3.2 实证分析方法第11-12页
    1.4 创新点第12-13页
        1.4.1 对部分举证责任采取倒置原则第12页
        1.4.2 尝试性地提出设立平等机会委员会这一组织第12-13页
第2章 有关就业平等权问题的概述第13-18页
    2.1 就业平等权的界定第13-14页
        2.1.1 就业歧视与就业平等权的概念第13页
        2.1.2 就业平等权的构成要素分析第13-14页
    2.2 就业平等权的人权属性第14-15页
    2.3 就业平等权在国际公约中的体现第15-16页
    2.4 就业歧视认定的除外适用第16-18页
        2.4.1 法律的直接规定第16-17页
        2.4.2 基于具体情况的考虑第17-18页
第3章 我国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现状与不足第18-29页
    3.1 我国就业平等权的保护现状第18-24页
        3.1.1 实际就业歧视的情况分析第18-21页
        3.1.2 我国对就业平等权的立法保护现状分析第21-23页
        3.1.3 我国对就业平等权的司法保护现状分析第23-24页
    3.2 我国关于就业平等权保障的不足第24-26页
        3.2.1 对就业歧视的具体界定不明,缺乏可操作性第24-25页
        3.2.2 缺少专门的执行机构第25页
        3.2.3 缺少有关就业歧视举证责任的特殊规定第25页
        3.2.4 欠缺有效的惩罚手段第25-26页
        3.2.5 欠缺有效的救济措施第26页
    3.3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以下简称《建议稿》)的几点看法第26-29页
        3.3.1 关于平等机会委员会的设立第26-27页
        3.3.2 关于部分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第27页
        3.3.3 《建议稿》中存在的不足第27-29页
第4章 西方国家保障就业平等权的法律制度及其经验借鉴第29-38页
    4.1 德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及其经验借鉴第29-31页
        4.1.1 相关法律制度第29-31页
        4.1.2 经验借鉴第31页
    4.2 美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及其经验借鉴第31-35页
        4.2.1 相关法律制度第32-34页
        4.2.2 经验借鉴第34-35页
    4.3 荷兰的相关法律制度及其经验借鉴第35-38页
        4.3.1 相关法律制度第35-36页
        4.3.2 经验借鉴第36-38页
第5章 完善我国就业平等权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第38-43页
    5.1 对现行法律进行清理使之在立法方面达成一致第38页
    5.2 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38-41页
        5.2.1 明确对就业歧视的具体界定第38-39页
        5.2.2 建立有效的惩罚措施第39-40页
        5.2.3 建立有效的救济手段第40-41页
    5.3 完善就业平等权的司法保护第41-43页
第6章 结论第43-44页
    6.1 保护公民就业平等权需要全社会的重视第43页
    6.2 关于就业平等权需要完善的地方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作者简介第47-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先进高强钢热轧工艺开发与生产实践
下一篇:浦钢罗泾搬迁信息化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