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离子交换剂论文--合成离子交换剂论文--有机离子交换剂论文

咪唑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咪唑阳离子碱稳定性的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4-5页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符号说明第19-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44页
    1.1 阴离子交换膜第20-36页
        1.1.1 季铵型阴离子交换膜第21-28页
        1.1.2 咪唑型阴离子交换膜第28-33页
        1.1.3 其他类型阴离子交换膜第33-36页
    1.2 阴离子交换膜中OH~-传输机理第36-38页
    1.3 功能基团的碱稳定性第38-41页
        1.3.1 季铵阳离子的碱稳定性第38-40页
        1.3.2 咪唑阳离子的碱稳定性第40-41页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41-44页
第二章 咪唑功能化聚苯醚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表征第44-60页
    2.1 引言第44页
    2.2 实验部分第44-50页
        2.2.1 主要试剂及来源第44-45页
        2.2.2 仪器与设备第45页
        2.2.3 溴化聚苯醚(PPOBr)的制备第45-46页
        2.2.4 咪唑功能化聚苯醚阴离子交换膜(IM-PPO)的制备第46页
        2.2.5 测试与表征第46-5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0-58页
        2.3.1 红外、核磁表征第50-52页
        2.3.2 离子传导率第52-53页
        2.3.3 IEC和含水量第53-54页
        2.3.4 化学稳定性第54-57页
        2.3.5 钒离子传递系数第57页
        2.3.6 热稳定性第57-58页
    2.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三章 多氟交联型咪唑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表征第60-74页
    3.1 引言第60页
    3.2 实验部分第60-66页
        3.2.1 主要试剂及来源第60-61页
        3.2.2 十氟二苯基噁二唑(FPOx)单体的制备第61页
        3.2.3 多氟聚噁二唑芳醚(FPAEO-x)的制备第61-62页
        3.2.4 溴化多氟聚噁二唑芳醚(FPAEOBr-x)的制备第62-63页
        3.2.5 L-FPAEO-x-MIM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第63-64页
        3.2.6 C-FPAEO-x-MIM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第64页
        3.2.7 测试与表征第64-6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6-72页
        3.3.1 聚合物的制备与表征第66-67页
        3.3.2 IEC、含水量和溶胀率第67-69页
        3.3.3 尺寸稳定性第69-70页
        3.3.4 机械性能第70页
        3.3.5 离子传导率第70-72页
    3.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四章 二甲基咪唑阳离子的碱性降解机理第74-88页
    4.1 引言第74页
    4.2 实验部分第74-76页
        4.2.1 实验原料第74-75页
        4.2.2 测试与表征第75页
        4.2.3 计算方法第75-7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6-85页
        4.3.1 碱稳定性第76-77页
        4.3.2 二甲基咪唑阳离子降解第77-82页
        4.3.3 OH-浓度的影响第82-84页
        4.3.4 介电常数的影响第84-85页
    4.4 本章小结第85-88页
第五章 取代基对咪唑阳离子基团碱性降解机理的影响第88-98页
    5.1 引言第88-89页
    5.2 实验部分第89页
        5.2.1 计算方法第8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9-96页
        5.3.1 咪唑阳离子的碱性开环降解第89-91页
        5.3.2 取代基的影响第91-94页
        5.3.3 LUMO轨道能量第94-95页
        5.3.4 键能第95-96页
    5.4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六章 C2甲基取代的咪唑阴离子交换膜的碱稳定性第98-108页
    6.1 引言第98页
    6.2 实验部分第98-100页
        6.2.1 FPAEO-2.2TMIM膜的制备第98-99页
        6.2.2 测试与表征第99-100页
        6.2.3 计算方法第100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0-107页
        6.3.1 红外表征第100-101页
        6.3.2 基本性能第101-102页
        6.3.3 NaOH浓度的影响第102-104页
        6.3.4 碱处理时问的影响第104-106页
        6.3.5 HOMO-LUMO轨道能量第106-107页
    6.4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第108-112页
    7.1 结论第108-109页
    7.2 展望第109-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1-122页
作者简介第122-124页
附件第124-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氧树脂/石墨烯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富镁底漆改性及填料间协同缓蚀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