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自组织网络概述 | 第10-15页 |
1.1.1 自组织网络的发展 | 第11页 |
1.1.2 自组织网络的特点 | 第11-13页 |
1.1.3 自组织网络的体系结构 | 第13-14页 |
1.1.4 自组织网络的关键技术 | 第14-15页 |
1.2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Android平台及自组织网络的数据链路层 | 第16-23页 |
2.1 Android平台概述 | 第16-18页 |
2.1.1 Android的起源及发展现状 | 第16页 |
2.1.2 Android平台的优势 | 第16-17页 |
2.1.3 Android平台架构 | 第17-18页 |
2.2 自组织网络数据链路层中的问题 | 第18-22页 |
2.2.1 不同的信道共享方式 | 第18-19页 |
2.2.2 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 | 第19-22页 |
2.2.3 公平性问题 | 第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自组织网络的MAC协议的分析 | 第23-36页 |
3.1 自组织网络的MAC层概述 | 第23-24页 |
3.2 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的处理方案 | 第24-27页 |
3.2.1 RTS-CTS握手机制 | 第26-27页 |
3.2.2 忙音方案 | 第27页 |
3.3 退避算法 | 第27-30页 |
3.3.1 退避算法概述 | 第27-28页 |
3.3.2 现有的退避算法分析 | 第28-30页 |
3.4 自组织网络MAC协议分类和性能分析 | 第30-35页 |
3.4.1 基于单信道的信道接入协议 | 第30-33页 |
3.4.2 基于双信道的信道接入协议 | 第33-34页 |
3.4.3 基于多信道的信道接入协议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802.11DCF协议的改进及仿真 | 第36-46页 |
4.1 802.11DCF协议的原理 | 第36-37页 |
4.2 802.11DCF的改进 | 第37-41页 |
4.2.1 自适应RTS门限调整算法 | 第37-40页 |
4.2.2 融合方案(SMFCR)的退避算法 | 第40-41页 |
4.3 改进的802.11DCF协议的仿真 | 第41-45页 |
4.3.1 仿真实验一 | 第41-43页 |
4.3.2 仿真实验二 | 第43-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基于Android平台的自组织网络的链路层协议 | 第46-52页 |
5.1 基于Android平台的自组织网络的链路层协议的架构 | 第46-47页 |
5.1.1 自组织网络的框架设计 | 第46页 |
5.1.2 协议的架构设计 | 第46-47页 |
5.2 控制帧及数据帧的格式 | 第47-48页 |
5.2.1 数据帧的格式 | 第47-48页 |
5.2.2 控制帧的格式 | 第48页 |
5.3 基于Android平台的自组织网络的链路层协议的实现 | 第48-51页 |
5.3.1 关键函数 | 第48-49页 |
5.3.2 发送模块的实现 | 第49-50页 |
5.3.3 接收模块的实现 | 第50-51页 |
5.4 功能测试 | 第5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2页 |
6.2 论文工作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