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4-3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9页 |
1.2.1 人眼屈光矫正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 第17-21页 |
1.2.2 眼屈光参数测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 第21-27页 |
1.2.3 镜片屈光参数测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 第27-29页 |
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1页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 | 第31-33页 |
2 人眼屈光参数概述 | 第33-55页 |
2.1 人眼屈光系统 | 第33-43页 |
2.1.1 屈光度的定义 | 第33-34页 |
2.1.2 人眼屈光系统的结构及其视觉特性 | 第34-38页 |
2.1.3 人眼视力的概念及视力值(VA)与 MTF 的关系 | 第38-39页 |
2.1.4 人眼模型的研究 | 第39-43页 |
2.2 视觉异常的分类 | 第43-52页 |
2.2.1 眼屈光不正及其影响因素 | 第43-51页 |
2.2.2 调节与集合功能异常及其影响因素 | 第51-52页 |
2.3 与光学矫正有关的人眼屈光参数 | 第52-55页 |
2.3.1 单眼屈光状态参数 | 第52-53页 |
2.3.2 双眼视觉状态参数 | 第53-55页 |
3 客观式眼屈光参数测量系统的总体结构原理 | 第55-67页 |
3.1 全自动客观式眼屈光参数测量系统的构建依据 | 第55-56页 |
3.1.1 测量精度要求 | 第55页 |
3.1.2 眼动的特性 | 第55-56页 |
3.2 实验样机的构建原理 | 第56-67页 |
3.2.1 光学系统的构建 | 第57-62页 |
3.2.2 电路控制系统的构建 | 第62-65页 |
3.2.3 系统软件功能结构 | 第65-67页 |
4 基于图像处理的眼角膜定位算法研究 | 第67-99页 |
4.1 角膜屈光参数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 第67-68页 |
4.2 角膜曲率测量的基本原理 | 第68-72页 |
4.2.1 Purkinje 的概念 | 第68-69页 |
4.2.2 角膜前表面曲率的测量原理 | 第69-70页 |
4.2.3 角膜定位对角膜曲率半径测量及视网膜屈光参数的影响 | 第70-72页 |
4.3 基于图像处理的角膜曲率补偿算法研究 | 第72-83页 |
4.3.1 现有角膜曲率测量方法的研究 | 第72-75页 |
4.3.2 角膜散光的定义及上述算法存在的问题 | 第75-77页 |
4.3.3 ΔD 修正表达式的推导 | 第77页 |
4.3.4 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77-83页 |
4.4 一种新的角膜曲率测量的方法 | 第83-92页 |
4.4.1 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的选取依据 | 第83-86页 |
4.4.2 基于双阈值调焦判据算法的推导 | 第86-89页 |
4.4.3 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89-92页 |
4.5 人眼三维自动跟踪技术的研究 | 第92-98页 |
4.5.1 人眼自动跟踪的基本原理 | 第92-94页 |
4.5.2 人眼自动跟踪中的步进电机的三轴联动控制 | 第94-9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5 基于视网膜图像处理的人眼屈光参数测试系统的研究 | 第99-112页 |
5.1 客观式人眼屈光参数测量光路的构建原理 | 第99-100页 |
5.2 人眼屈光参数的确定 | 第100-104页 |
5.2.1 人眼屈光参数的建标依据 | 第100-101页 |
5.2.2 人眼球镜值 S 的确定 | 第101-103页 |
5.2.3 人眼柱镜值 C 的确定 | 第103-104页 |
5.3 视网膜反射图像的骨架提取算法的研究 | 第104-110页 |
5.3.1 已有的骨架提取算法的不适用性 | 第106-107页 |
5.3.2 基于自适应灰度变化的骨架提取算法 | 第107-110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110-11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6 全自动综合验光仪测试系统的研究 | 第112-124页 |
6.1 全自动综合验光仪测试系统(NIDEK 3100)的总体结构 | 第112-115页 |
6.1.1 球面镜片的组合算法 | 第113-114页 |
6.1.2 柱面镜片组合算法 | 第114-115页 |
6.2 全自动综合验光仪测试系统的构建 | 第115-118页 |
6.3 全自动综合验光仪测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第118-124页 |
6.3.1 运动控制命令编码 | 第118-120页 |
6.3.2 系统单元间通信及协议 | 第120-122页 |
6.3.3 电机的驱动与控制 | 第122-124页 |
7 关于镜片屈光参数测量原理的探讨 | 第124-137页 |
7.1 镜片屈光参数的概念 | 第124-125页 |
7.2 镜片后顶焦度的测量原理 | 第125-127页 |
7.3 基于A类测量方式的镜片光学轨迹的研究 | 第127-132页 |
7.3.1 球面镜片光学轨迹的研究 | 第127-128页 |
7.3.2 散光镜片光学轨迹的研究 | 第128-129页 |
7.3.3 棱镜片光学轨迹的研究 | 第129页 |
7.3.4 多焦点镜片光学轨迹的研究 (双光﹑三光﹑渐进多焦点) | 第129-132页 |
7.4 多点光学轨迹浮动算法的研究 | 第132-134页 |
7.5 自适应积分放大动态检测技术的研究 | 第134-137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137-141页 |
8.1 课题主要完成的工作及相关的结论 | 第137-138页 |
8.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8页 |
8.3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138-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9-150页 |